松花蛋里的花纹是怎么来的?
化学反应
松花蛋有花纹是因为灰泥包裹的鸭蛋中渗入了碱,使蛋白质分解、凝固,然后产生了少量硫化氢气体,这种气体可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发生中和反应,当生成的晶体沉积在凝胶状的皮蛋蛋清中,就成了花纹。花纹和蛋清中镁的含量有关,镁含量越高花纹就越多。正常的皮蛋是为墨绿色且有松花及富弹性。 皮蛋之所以有特殊风味,是因为经过强碱作用后,原本具有的含硫胺基酸被分解产生硫化氢及氨,再加上浸渍液中配料的气味,就产生特有的味道了。而皮蛋的颜色则是因蛋白质在强碱作用下,蛋白部分会呈现红褐或黑褐色,蛋黄则呈现墨绿或澄红色。
松花蛋较鸭蛋含更多矿物质,脂肪和总热量却稍有下降,它能刺激消化器官,增进食欲,促进营养的消化吸收,中和胃酸,清凉,降压。具有润肺、养阴止血、凉肠、止泻、降压之功效。此外,松花蛋还有保护血管的作用。同时还有提高智商,保护大脑的功能。
松花蛋起源
松花蛋加工工艺在我国历史久远,最早在元-延祐六年,农学家鲁明善创作的《农桑衣食撮要》一书中就记载了松花蛋的加工情况。在明朝松花蛋就是朝廷贡品,明末崇祯六年撰写的《养食月令》中就详细记录了松花蛋加工工艺,并沿用至今。《养食月令》中记载:先以菜煎汤,内投松竹叶数片,待温将蛋浸洗毕,每百斤用盐十两,真栗柴炭灰五升,石灰一升,如常调腌之,入坛三日,取出盘调上下,复装入过三日,又如之,共三次,封藏一月余即成皮蛋。”
关于松花蛋的起源说法众多,其一是:从前有一户人家建造新屋,装修屋的一个石灰池没有填平, 晚上鸭子从湖中回来,把蛋下在灰池里,后来主人发现,剥开一看,发现蛋白蛋黄都已凝固,吃起来味道鲜美,只是涩口,他就在石灰中撒一点盐如法炮制,果然去掉涩味,从此揭开了皮蛋的历史。
其二是:明代泰昌年间,江苏/吴江县/黎里镇上的一个小茶馆,老板会做生意,买卖兴隆。由于人手少,店主每天将人们喝茶后的茶叶倒在烧茶的柴灰中,长时间没有打扫,他养的鸭子就把蛋下在炉灰里了。有一次店主在打扫柴灰中偶然发现了数枚埋藏较久的鸭蛋,蛋壳已经失去光泽,店主随之将蛋打开一看,其中蛋白质已经凝固并且乌黑而又光彩。
表面还有松花形的花纹,店主随之尝一口,味爽可口,别具风味,当时这一奇特变化,立即在小镇上传开了,此后当地人也仿制这种藏蛋法,以获得这种别具风味的蛋食,并不断改进藏蛋的方法,有的用桑树灰或豆桔灰,加茶叶,纯碱,石灰,食盐等,制成糊状物,将鸭蛋埋入其中,久藏一段时间以后又有人将这种灰糊状物包裹在鸭蛋上再贮藏起来,使鸭蛋发生变化后取出食之。这个说法可以说和现在传统松花蛋制作工艺相对吻合。经过三百多年的文化传承,流传至今,目前在民间小作坊还可以看到传统原始的加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