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中秋月作者是谁

晏殊

《中秋月》

作者:晏殊 朝代:宋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翻译如下:中秋月圆,月光洒到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遥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宫中的婵娟,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这有那清冷蟾蜍和孤寂桂树。

赏析

《中秋月》是宋代晏殊的一首诗,这首诗以“中秋月”为题,写出了凄怆的游子心情,嫦娥中秋时节在月亮上遥望人间,未必不嫉妒人间的家人团圆、亲人团聚,共享天伦,而为自己孤单地与玉蟾与桂花树相伴而哀怨。表达出了自己的一种乡愁。

这首诗说的是在中秋节,整首诗没有带一个“月”字,但是用“月”表现出来的乡愁却是清新自然。此词之声律,上片全同《忆秦娥》,下片只末句多一字。作者使下片首句与上片末句顶针,复以下片末句与上片首句衔接,往复回环,有如回文。虽少伤纤巧,但亦颇见匠心。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人物生平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次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相关推荐

  • 金姓是不是爱新觉罗

    金姓是不是爱新觉罗

    金姓,,爱新,皇族,家族,金姓,爱新觉罗,世纪,子孙,部族,中国,皇帝,是清朝灭亡后,部分爱新觉罗姓改姓金姓,是因为,满语“爱新”为金的意思。爱新觉罗是中国清朝皇族姓氏,“爱新”是满语中“黄金”的意思。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根据远祖部族支系远近划分的。意思即为爱新部族远支。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由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六位叔伯祖父(长祖爱新觉罗·德世库、次祖爱新觉罗·刘...

  • 四库是指什么

    四库是指什么

    四库,,礼记,尚书,周易,春秋,伦理,分类,初年,扩充,核心,著作,《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四库分别是:《经部》、《史部》、《子部》、《集部》。“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礼、乐、射、御、书、数”,孔子合称“六艺”。礼:礼节(即今德育);乐:音乐;射:射箭...

  • 谪仙人是谁送给李白的

    谪仙人是谁送给李白的

    谪仙人,李白,,开元,放生池,鉴湖,周宫,尚书,吴中,曲亭,五云,杭州萧山,百官,贺知章谪仙人是贺知章送给李白的。据说,贺知章十分欣赏并推重李白品格高迈、才华冠世,故称之为"谪仙人"。具体可见《新唐书.李白传》:“李白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

  • 为什么清朝的皇帝没有昏君

    为什么清朝的皇帝没有昏君

    清朝,皇帝,昏君,,位后,支持,现象,框架,弊端,维新,大关,西方,现像,确保,教育制度、皇位竞争、限制宦官清朝没有出现昏君的原因在于良好的皇子教育制度,在于激烈的皇位竞争,在于对宦官权利的限制。首先,清朝皇子的读书制度让他们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确保每一位皇位继承人都具备丰富的学识。我们知道,自清太宗皇太极开始,清朝的每一位皇帝都非常注重教育,也都是学识渊博之士,如康熙、乾隆等,比之现代的很多博导也毫不逊色。再次,清朝的皇位继承人非常激...

  • 刑部相当于现代的什么部门

    刑部相当于现代的什么部门

    刑部,现代,部门,,尚书,部门,大理寺,大明,都察院,作用,维护,百官,刑部,东厂,司法部和公检法部门刑部,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和公检法部门。除了三省六部还有一个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清末新政改称为大理院,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亦袭此名,为当时的最高审判机关。刑部尚书虽然不属于宰相级别的大臣,但也是朝廷中的重要官职...

  • 赢荡做了多久的皇帝

    赢荡做了多久的皇帝

    赢荡,,文王,身高,设置,多久,陈庄,经济,继承,修改,又称,宜阳,四年赢荡做了多久的皇帝赢荡做了四年的皇帝。嬴荡一般指秦武王,嬴姓,赵氏,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身高体壮,孔武好战。在政治上,设置丞相,驱逐张仪,结盟魏国,联越制楚。军事上,攻拔宜阳,设置三川,平定蜀乱。经济上,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筑堤修桥。继承王位秦武王出生于秦惠王九年(前329年),是秦惠文王与惠文后所生之子。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

  • 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着什么

    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着什么

    建筑,蝙蝠,寓意,,蝙蝠,吉祥,熬夜,语言,解释,眼睛,创造,扩展,尚书,不洁,福气;进福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着什么说起蝙蝠,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动物,既不是鸟,也不是鼠,而是一种能够飞翔的哺乳动物,属动物学中的翼手目。在中国传统的装饰艺术中,蝙蝠的形象被当作幸福的象征,因为蝙蝠的“蝠”字和幸福的“福”读音相同。蝙蝠还象征着福气,如果建筑物上刻了五只蝙蝠,就意为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五福之说出自《尚书·洪范》...

  • 罗盘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罗盘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罗盘,朝代,,中国,临川,风水,工具,缝针,探测,现象,操作,清江,增大,战国时期发明的罗盘,又叫罗经仪,是用于风水探测的工具,理气宗派常用的操作工具。罗盘主要由位于盘中央的磁针和一系列同心圆圈组成,每一个圆圈都代表着中国古人对于宇宙大系统中某一个层次信息的理解。罗盘是战国时期发明的,罗盘是在指南针发明以前,古人是用天星来辨别方位的,晚上通过观察北极星定方位,白天通过日影来分辩方位。很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指南车和日圭用来分辨地平方...

  • 说春是石阡哪个民族传下来的

    说春是石阡哪个民族传下来的

    说春,民族,,石阡,活动,皇历,尚书,背村,便形,地下,辐射,便常,原因,石阡侗族说春是石阡侗族的传统民俗活动。“说春”是石阡侗族人民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综合性民俗活动,主要活跃在“立春”时节前后。石阡说春主要流传于石阡县花桥镇坡背村,活动范围辐射到全县各地。石阡,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隶属铜仁市,东毗江口、岑巩,南接镇远、施秉,西连凤岗、余庆,北交思南、印江,是一个深处贵州东北部腹地的山区县。石阡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山地多、平地少,武陵山...

  • 中国文学演进中最早形成的两种文体

    中国文学演进中最早形成的两种文体

    世界之最,文体,,音乐,尚书,语言,情感,中国,散文,结构,品种,福和,春秋,诗歌与散文诗歌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古代散文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欧洲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

  • 《画》属于什么诗

    《画》属于什么诗

    《画》,诗,,高山,自然景物,尚书,美的,信道,语言,做的,音乐,山水田园,节奏,山水诗王维的《画》是一首五言绝句山水诗。《画》为初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全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全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

  • 三观不同不相为谋意思是什么

    三观不同不相为谋意思是什么

    三观不同不相为谋意思,,论语,伦理,作用,经济,排列,篇章,春秋,周易,尚书,音乐,三观不同不相为谋意思: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现代社会里,三观不同,不相为友。所谓的三观就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观不同,是不能做朋友的,哪怕是普通朋友。三观不同,谈话难有交集,即使寒暄片刻,也如鸡同鸭讲,彼此索然无味。道不同,不相为谋,出自孔子《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史记-伯夷传》引此言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三观不同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