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50是什么
半百或知天命
四十不惑50称为半百或知天命。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立”指的是“立德、立言、立身”。
始龀:按照正常的生理现象,小孩七八岁的时候开始换牙,“始龀”就成了换牙年龄小孩的代称。
豆蔻:特意女子十三四岁,杜牧的诗里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
弱冠:指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但身子尚较成年人弱,所以称为“弱冠”。
而立:出自论语“三十而立”,意思是男子三十岁独当一面。
不惑:同样出自论语,“四十而不惑”。指男子四十岁就已经见惯各种情况,不会被迷惑了。
花甲/甲子:以天干地支轮回而得,天干十种,地支十二种,一轮回正好是六十年,故代指六十岁。
古稀:出自杜甫的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因此作为七十岁的代指。
“五十而知天命”,即50岁时,知道了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从而能够乐知天命。具体知道了些什么呢?命运轨迹、人生定位、生活使命。50岁之后,终于知道了要实现自己的某些理想和抱负,并没有那么简单,是非常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做好事,莫问前程。知道了自己的命运轨迹后,就不再怨天怨地;知道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后,就不再抱怨尤人;知道了自己的生活使命,就不再偷懒怠慢。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