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有什么特点
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奇峰林立,地表崎岖,岩石绚丽。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暗湖、溶洞。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
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的稳定性决定着喀斯特地貌演化的进程。在地壳处于相对稳定条件下,如果气候因素无重大变化,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可按以下阶段进行:
1、早期,地表水沿着岩层表面的裂隙向下流动,形成大量溶沟和石芽、少量落水洞和溶斗,出现地下河道;
2、中期,溶斗和落水洞扩大,地表密布着规模不等的喀斯特洼地、干谷。除主要河道外,地表水流大都进入地下河道,形成完整的地下水系;
3、晚期,溶洞进一步扩大,地下河及溶洞的顶部不断坍塌,地面破碎,许多地下河变成明流,形成溶蚀谷、天然桥、喀斯特洼地以及峰林;
4、末期,溶洞顶部进一步坍塌,地下河均转变为地表水系,地面高程降低,残留少数孤峰或残丘,出现喀斯特平原。
上述演化是比较理想的情况,由于地壳升降是交替发生的,气候变化也是反复的,故实际情况往往要复杂得多。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最初在浅海等沉积环境中形成的石灰岩多是呈水平分布的,后来由于地壳运动而抬升而露出水面,形成由石灰岩覆盖的陆地表面,如果刚好位于湿润地区,就会发生流水的溶蚀作用,逐步形成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也有一个过程,在不同发育阶段,我们会看到不同的地表景观,在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初期,流水会顺着石灰岩的节理(裂隙)开始溶蚀,形成沟槽,大片的石灰岩层被溶沟分开形成石芽和石林,比如我国云南昆明的路南石林。
在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中期,随着流水溶蚀作用的不断加强,沟槽不断的向地下侵蚀,深度超过100米后形成落水洞,流入落水洞内的水进入地下水,并发生横向侵蚀,形成溶洞和暗河等景观。随着时间推移,溶洞和暗河的规模不断扩大,有的地下暗河长度可以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公里,溶洞内形成各种景观,如钟乳石、石笋和石柱等,比如我国贵州省绥阳县的双河溶洞、广西省桂林的七星岩等都是著名溶洞。
在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后期,随着流水在地下岩层中不断的进行溶蚀,使得地下溶洞的空间越来越大,最终无法承受上方的岩层重量而发生坍塌,在地表保留部分形态,形成天坑、天生桥、 坡立谷、峰林等景观。比如我国重庆奉节县的小寨天坑、贵州兴义市万峰林、广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景点,喀斯特地貌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