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是几线城市
二线
金华市是几线城市
金华市属于二线城市。
金华市简介
金华,古称婺州,浙江省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建县,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金华,简称金,古称婺州;地理位于浙江省中部,坐标东经119°14′-120°46′30”,北纬28°32′-29°41′,境辖设婺城区、金东区2个市辖区,兰溪市、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4县级市以及武义县、浦江县、磐安县3县,总面积10941.42平方千米。
2011年金华-义乌都市区被确定为浙江省的第四个大都市区。 金华文化属吴越文化,金华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在福布斯公布的2012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金华位居全国第33位,并且入围大陆创新能力最强25个城市之一。2013年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列金华市为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同时,金华还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
金华市风俗文化
金华婺剧
婺剧在金华等几个地区非常的流行,也是浙江比较有名的地方戏曲了。这婺剧是将几种不同的声腔结合起来,成为了一种合班。
婺剧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较有影响的剧目有:《黄金印》、《孙膑与庞涓》、《三请梨花》、《断桥》、《西施泪》和现代戏《桃子风波》等。著名演员有江和义、徐东福、周越先、徐汝英、周越桂、徐锡贵、王金龙、叶阿苟、郑兰香、葛素云、吴光煜等。
金华灯会
金华灯会,灯彩品目繁多,造型千奇百妍,绚丽多姿。龙灯是灯会的主灯。龙灯中最有代表性的数桥灯(金华、兰溪称板凳灯,浦江称长灯),一般均有百余桥(一节为一桥),长者数百桥,甚至千余桥,桥灯分龙头和灯桥两部分。迎桥灯主要阵式有:铁索箍、肚里滚、青蛇溜、麦饼挑、荷花旋、剪刀股、双开门、绕房柱等,极为精彩、惊险。
旧时庙会
旧时庙会多,尤以农历八月十三胡公大帝庙会最盛。届时善男信女烧香拜佛,络绎不绝。商贾云集,百货杂陈,除举行迎佛等俗定仪式外,还有表演迎大旗、三十六行、翻九楼、迎抬阁、演大戏等娱乐活动。现各地庙会多成娱乐活动会、物资交流会和文化节,但膜拜神佛等封建迷信活动基本废除,演戏、放电影、迎龙灯、游艺、展览等活动丰富多彩。
春秋社戏
旧俗为酬谢土地神祇保佑丰收,由某村或几个村聘请戏班,称“演社戏”。社戏一般于春社、秋社期间演出,也有于某神祇生日演出的。永康农历正月十五演“寿龙戏”,三月十六日演“财神戏”,五月二十五日演“五谷神戏”等。又有为游桥、祝寿、得子、禁山、做谱等演出的。演场或在祠堂、晒场,或于田间溪滩临时搭台。经费由族、常开支,或由主持者向民间筹集。
社戏亦有“斗台”之风,即几个戏班同时在同地演出,以观众多者为胜。斗台前由组织者下令放铳为号,第一二铳准备,第三铳一响,各戏班先锋齐发,锣鼓共鸣,谁都不得抢先开场,斗台胜负按休场放铳响声为准,其时观众最多者为“最红场”戏班。“斗台”风以浦江为盛。
罗汉戏班
在东阳、义乌一带以村为单位,人数多少不限,每年七月半集中训练。开始推举一人牵头,称“领袖”。主持“盘拢头酒”,吃过拢头酒者,注入花名册,组成罗汉班。罗汉班武术有拳术、棍术、叉术、马刀术、枪盾术、叠罗汉等。均请拳师教练。花样有“背独脚”、“叠龙亭”、“叠出门”、“奈何桥”、“叠马”、“叠荷花”、“猴子洞”、“排字”、“叠牌坊”等。表演有飞叉、团叉、踏叉、套叉、钩叉等技巧。外加走阵、打盾牌、开四门、打五虎等,道具有旧式刀枪剑棒十八般武器,绿毛狮子等,配以锣鼓唢呐,于农闲时外出表演。罗汉班的人一律穿黑衣、红裤、竹节袜、黑白帮布鞋,腰系一条白毛巾,赤膊,不戴帽。
助兴豁拳
是喜宴中的一项助兴活动,又称“猜拳”。有“对猜”(2人豁拳)、“三关”(3人豁拳)等。妇女在酒宴中喝酒不豁拳,用转调羹的方式罚酒:将调羹放在一只空盘内,同桌人轮流用手指拨调羹柄使之转动,旋转停止后调羹柄指向谁即罚谁喝酒。
地方语言
吴语是金华当地人民交流的主要语言,金华话属于吴语金衢片。共9个县市,从通话情况看,金华、兰溪接近,武义、永康接近,东阳、磐安与义乌接近,浦江更较特殊,汤溪镇的吴语更为古老,保留了上古口音,较其他地区特殊。其源流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的官方语言,是古百越语与古汉语相互融合产生的。
金华八婺县市的方言基本上是相通的,婺城区(除汤溪外)、金东区、兰溪、浦江、武义这些地方语言比较接近,只有汤溪话有点不同,大体上说的“金华话”指的就是这些地方的方言,义乌腔比较生硬,人称“义乌十八腔”。东阳话比较古朴、难懂,有时也把义乌、东阳两地方言单独称为义乌话、东阳话,但也不过是讲话声调上的某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