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亦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理论”。关于要素差异的国际贸易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在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的研究基础上形成,并在1933年出版的《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提出。认为各国间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以及生产各种商品时利用这些要素的强度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强调生产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等,而不仅仅是劳动力;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认为一国应该出口由本国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进口由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而且,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将趋于均等。
(1)要素禀赋理论是对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2)要素禀赋理论从多种生产要素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问题。它运用了多种生产要素的理论代替了古典学派的单一生产要素的理论。并且指出各种生产要素拥有状况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3)要素禀赋理论的一系列假设条件都是静态的,忽略了国际国内经济因素的动态变化,使理论难免存在缺陷。
(4)要素禀赋理论主要是从供给角度分析贸易产生的原因,忽视了需求的作用,这也影响了其对于现实问题的分析。国际贸易结构除了受资源禀赋状况的决定外,还要受各国的需求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赫克舍尔-奥林模型是1919年由瑞典经济学家瑞典经济学家赫克舍尔(ELI.Heckscher)和其学生奥林(Bertil Ohlin)所提出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模型。又叫H-O理论、H-O模型,它建立在对现实经济简单化、抽象化的严格模型设定基础上。
这种理论认为:一国出口的应是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的应是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各国的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禀赋不同,引起了要素比率和产品价格上的差异,有利于一方将其产品输往另一方,从另一国换回相应商品,这对双方有益。各国产品的出口等于生产要素出口,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生产要素和产品价格在国际间有逐步平衡的倾向。
主要观点
1.各国所生产的同一产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指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把用本国货币表示的价格都换成同一货币表示的价格不相同。)
2.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但并不是存在商品价格的国际差异国际贸易就能发生,还需要一个必要条件,即交易双方必须国内价格(成本)比例不同,就是说国际贸易必须符合比较成本优势的原则。
3.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所谓要素价格——指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知识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称为要素的报酬。(商品的价格等于生产要素价格乘以相同的生产函数,所以各国商品的价格比例是不同的。)
4.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俄林认为,在要素供给决定要素价格的关系中,要素供给是主要的,在各国要素需求一定的情况下,供给丰裕的生产要素价格便宜;稀缺的生产要素价格就昂贵。例:工资比较*
2002年,美国制造业工人平均小时工资为15.29美元,中国工人为0.67美元,日本工人为16.54美元。2003年,英国《金融时报》统计,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平均每小时为61美分,美国工人的工资平均每小时16美元,前者为后者的3.8%。美国汽车工会会员平均工资约为每小时62美元,而中国工人约为每小时1.5美元。夏威夷码头工人:年薪12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