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是谁说的
伏尔泰
生命的产生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诞生的前提条件,没有物质运动就不会有生命的产生;生命的存在在于运动,运动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要维持生命体存在,也离不开物质运动;生命的发展在于运动,运动又是生命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可以说,没有了运动,人就活不下去。
伏尔泰
伏尔泰(Voltaire, 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 ),原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Fran?ois-Marie Arouet),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伏尔泰 - 生平
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位法律公证人,母亲来自普瓦图省的一个贵族家庭。伏尔泰在三兄弟中排行最末。伏尔泰先后在巴黎耶稣会和路易大帝高中(Collège Louis-le-Grand)接受教育。据说伏尔泰非常聪明,3岁能够背诵文学名著,12岁能够作诗。在高中时代,伏尔泰便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后来更通晓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英语。1711年至1713年间攻读法律。投身文学之前,伏尔泰还为法国驻荷兰大使当过秘书,并与一名法国女子堕入爱河。两人私奔的计划被伏尔泰的父亲发现,被迫回国。
事实上,伏尔泰在高中毕业后便有从文的愿望,但他的父亲希望他读法律。伏尔泰假装在巴黎为一名律师担任助手,实际上大多数时间用在创作讽刺诗上。这件事很快被他父亲发现,将他送到外省(巴黎地区之外的地方)读法律。然而,伏尔泰坚持写作论文和作不太讲究考证的历史研究。伏尔泰的智慧很快就使他受不少贵族家庭的欢迎。伏尔泰的早期文学作品对王室及天主教会进行辛辣的讽刺,结果是多次的入狱及流亡。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在狱中,伏尔泰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剧本:关于路易十五的摄政,菲利普二世(奥尔良公爵)的《俄狄浦斯王》(?dipe)。这部作品中,他首次使用了“伏尔泰”作为笔名,这来自他在法国南部的故乡一座城堡的名字。出狱不久,剧本在巴黎上演,使他在文学界大露头角。1726年,伏尔泰因遭诬告再次入狱,出狱后,伏尔泰被驱逐出境,流亡英国。
伏尔泰在英国流亡期间 (1726年-1728年) 对当地的政治、社会、宗教、科学等状况非常感兴趣。他详细考察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深入研究了洛克的哲学著作和牛顿的科学成果,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哲学观点。
回国后,伏尔泰发表了《英国书信集》 (英语:Letters Concerning the English Nation,法文:Lettres philosophiques sur les Anglais) ,宣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成就,抨击法国的专制政体。书信集出版后即被查禁,巴黎法院下令逮捕作者。他逃至女友夏特莱侯爵夫人 在西雷村的庄园,隐居14年。这期间他一度被宫廷任命为史官,并于1746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