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有多高

1156米
蒙山,"东山",素称"亚岱"。地处山东省临沂市西北、沂蒙山区腹地。是山东第一大山和第二高峰。是国家生态屏障的组成要素和区域自然格局的纽带。蒙山总面积1240平方公里。
蒙山海拔是1156米。古称东蒙、东山,历史文化悠久。2000多年前,孔子曾多次登临蒙山,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之说。《诗经·鲁颂》中有“奄有龟蒙,遂荒大东”的记载;《论语》中则记载颛臾王曾主祭蒙山。
蒙山历史文化
蒙山文化在新石器时期的发展就是东夷文化。当然东夷文化的范围并不限于蒙山地区及其辐射地带,但从有关文献及考古资料来看,在东夷文化阶段,影响最大的是太昊(皞)、少昊(皞)两个血亲集团。蒙山地区的泗水、平邑、费县、沂南、蒙阴及与该地区毗邻的济宁一带,曾是其活动的主要地区。因此,东夷文化是蒙山文化的早期形态。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蒙山地区特殊的行政区划特点,蒙山文化同时受鲁文化的敦厚重礼,齐文化的开放进取,楚文化的豪放典雅影响着,形成了交融性强的特点。至秦统一全国后,蒙山地区大部属琅邪郡,琅邪郡重儒学的气氛成为这一时期蒙山文化的特点。
经学文化是蒙山文化在两汉时期表现出的新特征。西汉著名思想家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把黄老之学的“无为”思想有机的结合到他的儒学体系中,这为两汉蒙山经学成就的产生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蒙山经学文化在两汉时期的大放异彩,使蒙山文化成为传统文化中颇有特色的地域文化之一,并造就了一批累世经学的蒙山“传经世家”。
世家子弟以才学入士,到魏晋时期成为对当时政治和文化有重大影响的大族。如临沂颜氏、阳都诸葛氏、琅邪王氏、刘氏、兰陵萧氏、东海王氏、莒之臧氏、徐氏等。凭借着深厚的家学底蕴,各家族人才辈出,如唐朝临沂颜真卿,琅琊阳都三国时期伟大军事、政治谋略家诸葛亮,被誉为“书圣”的晋朝琅琊王羲之,著名文艺理论批评家刘勰以及“算圣”刘洪,还有民族英雄左宝贵等等,形成了群星灿烂的名士文化现象。蒙山名士是蒙山文化中最能体现蒙山文化特质的部分。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是形成蒙山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