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两位圣人指的是谁
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
西方教的两位圣人指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他们是明代神仙小说《封神演义》之中的虚拟人物,又叫西方二教主、西方二圣或西方二佛。
乃混元大罗金仙的修为;与老子、元始天尊相当,都是先天上古圣人,法力高深莫测,二仙在西方极乐世界创立了西方教(佛教的旧名)。
西方二圣,男,指的是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他们是明代神仙小说《封神演义》之中的虚拟人物,又叫西方二教主、西方二释或西方二佛。乃混元大罗金仙的修为;与老子、元始天尊相当,都是先天上古圣人,法力高深莫测,二仙在西方极乐世界创立了西方教(佛教的旧名)。
接引道人
西方二圣之一,西方教主,阿弥陀佛。封神之战后西方教化为佛教,位居三十三天外的极乐世界-灵台方寸山-雷音古刹 (大雷音寺)。阿弥陀不喜争斗,性格处事与太上老君颇为相像。
准提道人
西方二圣之一,西方教主,菩提祖师。封神之战后西方教化为佛教,位居三十三天外的极乐境-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 为了能振兴西方,不惜放下圣人身段,四处奔波。《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便是准提的化身,孙悟空(灵明石猴)传其衣钵。
圣人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shèng rén,一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二专指 孔子;三指君主时代对帝王的尊称;四称皇后、皇太后;五泛称佛、菩萨等得道者;六指对有异术的仙道、方士等的尊称;七指清酒的别称。亦指酒之清者。
圣人思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大善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这个词语最初出于对"至善""至美"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专门指向完美的。
所谓"圣人",上左有"耳"以表闻道,通达天地之正理;上右有"口"表以宣扬道理,教化大众;下边的"王"代表统率万物为王之德,德行遍处施行。
《说文解字》曰:"圣者,通也。《邶风》:「母氏圣善。」传云:圣、睿也。《小雅》:「或圣或不。」传云:「人有通圣者。有不能者。」《周礼》:「六德敎万民。智仁圣义忠和。」注云:「圣通而先识。」《洪范》曰「睿作圣。凡一事精通、亦得谓之圣。」按: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
流派代表
儒家
圣人在中国人的眼里尤其是在儒生的眼里是至高无上的,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出自《孟子·离娄上》。]。这句话是说,圣人是社会中的道德完全的人。在中国古典中记载的著名的儒家圣人如:尧、舜、孔子。而颜子、孟子、子思和曾子,还有一些先贤大儒,被儒家弟子视为境界接近圣人的人(虽然他们有时也被尊称为圣人,但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圣人。准确的可以称之为贤人)比如老子位居《汉书·古今人表》第四等,魏文帝下诏称"老聃贤人,未宜先孔子,不知鲁郡为孔子立庙成未?汉桓帝不师圣法,正以嬖臣而事老子,欲以求福,良足笑也。" 老耼厌圣人之仁义礼乐,而欲一切返太朴之初。不知圣人之为此仁义礼乐者,正以消伏天下之机巧诈伪也,今欲尽废,是与天下以机相示,微相使也。耼自变于俗,而谓圣人变之乎? 大凡老子之言与圣人之言全相入不得也,虽有相似处,亦须有毫厘之差,况此本不相似耶?
武圣
三国名将关羽的尊称
三国时期,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明代开始被称为"关圣帝君",从此成为官方认定的"武圣人",清代延续明代传统,仍旧尊崇关羽为武圣人。
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尊姜太公为武圣,唐肃宗时期,初设武庙,追封姜太公为武成王,以姜太公为主祀,以亚圣十哲七十二将为配享,宋真宗时,继续加封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仍以姜太公为武圣,主祀武庙。明太祖时期,废武庙,自此武庙绝祀,但在明神宗时期,追封岳飞为岳圣帝君,又同时追封关羽为关圣帝君,武庙虽废,但民间却出现了岳飞和关羽两位武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