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战国策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国别体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该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战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非一时一人之作。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

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战国策》一书反映了战国时代的社会风貌,当时士人的精神风采,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好的历史散文。它作为一部反映战国历史的历史资料,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是战国历史的生动写照。它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纵横家的言论和事迹,展示了这些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才干,另外也记录了一些义勇志士的人生风采。

国别体介绍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427年的史实。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

《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得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燕、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

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相关推荐

  • 奇函数除以偶函数是什么函数

    奇函数除以偶函数是什么函数

    奇函数除以偶函数,,函数,著作,科学院,瑞士,偶函数,创造,名字,应用领域,无限,七十多,奇函数函数在数学上的定义:给定一个非空的数集A,对A施加对应法则f,记作f(A),得到另一数集B,也就是B=f(A).那么这个关系式就叫函数关系式。奇函数除以偶函数是奇函数。奇函数是指对于一个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oddfunction)。偶函数和奇函数的由来1...

  • 最早定于西安的朝代是哪个朝代

    最早定于西安的朝代是哪个朝代

    西安,朝代,,西周,西安,中国,大唐芙蓉园,丰镐,王曾,河流,临渭,四大,新都,最早定于西安的朝代是西周。西周(前1046~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陕西长安沣河以东),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成周(河南洛阳),宅兹中国、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制礼作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周文王曾都于丰镐,“武王伐纣”以后,回到镐京,正式建立了周王朝,以“镐京”(西安)为都城,开始了西周的统治。西周...

  •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意思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意思

    《礼记·中庸》,,礼记,著作,汇编,明辨,伦理,学术论文,杂多,时代,学习,方法,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的意思:这个世界竞争很激烈,适者生存,为了生存,就要努力。这句诗是由《礼记·中庸》的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改编的。《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

  •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哪里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哪里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春秋,评论,错误,著作,风俗,作用,王室,言语,时令,规范,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大意是“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源自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期,晋灵公十分残暴,滥杀无辜,大臣赵盾和士季,进宫劝谏,晋灵公态度冷淡,不情愿地认错。士季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晋灵公根本听不进,于是派人暗杀赵盾。人们奋起反抗,赵...

  •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是什么意思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是什么意思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本经,荣枯,能力,引用,著作,显示,世纪,大佛,一日,切处,“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句意指为功德与竭力,都是不会白白付出的,必定是有回报的。其引申含义:人间万象,都深受因果的支配和驱动。兴亡荣枯,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都不能逃避因果的法则。人们今天所受的苦难,都只是种种恶因结出的恶果。“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源于《法华经》:“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日拱一卒,即每天都像卒子一样前进一点点...

  • 世界上最早的几何光学著作

    世界上最早的几何光学著作

    世界之最,著作,,条件,推理,著作,逻辑推理,又称,公元前,理中,性问题,逻辑学,模式,墨经《墨经》是《墨子》书中的重要部分,约完成于周安王14年癸巳(公元前388年)。《墨经》(又称《墨辩》)是中国古代战国后期墨家的著作《墨子》一书中的重要部分,有《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6篇。主要是讨论认识论、逻辑学和自然科学的问题。《墨经》中包含了丰富的关于力学、光学、几何学、工程技术知识和现代物理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后期墨家逻辑以...

  • 战国时的郑国是怎么灭亡的

    战国时的郑国是怎么灭亡的

    郑国灭亡,,公时,新郑,姬姓,四代,公元前,中国,新郑县,东迁,两国,衰弱,郑国总体军事实力较强,最终被韩国所灭。进入战国,郑国仍然得以苟延残喘。此时郑国最大之敌人已经是新兴的韩国。然郑国仍内乱内斗不止,郑哀公为国人所杀。于是国人立幽公之弟公子骀为君,是为郑繻公。厉公在位二十八年间,郑国大乱,从此郑国日益衰落。厉公下传两代到了缪公,以后郑为晋、楚两国威逼,几乎年年不得安宁。缪公下传两代到襄公时期,楚国曾攻占郑国,襄公忍辱存国。襄公下传四代...

  • 少年包青天楚楚的身世是什么

    少年包青天楚楚的身世是什么

    少年包青天,楚楚身世,,被包,好动,著作,后得,包拯,少年,包青天,真名,才子,身世,凌中天(真名凌日)之女《少年包青天》是根据古典著作《三侠五义》改编的古装连续剧,由胡明凯、曽谨联合执导,周杰、任泉、释小龙、李冰冰、刘怡君领衔主演。剧集主要讲述了少年时期的包拯的破案事迹及爱情故事。《少年包青天》楚楚的身世是隐逸村凌老大凌中天(真名凌日)之女。楚楚轻功了得,且颇有侠义心肠。她扮作小乞丐,途经庐州,在铁蹄下,助少年包拯脱险,又于百鬼竹林夜叉...

  • 匹夫有责是谁的名言

    匹夫有责是谁的名言

    匹夫有责,名言,,证据,方法,初始,亭林,发现,修改,治经,删除,著作,合学,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顾炎武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是说,民族的存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明朝末年,八旗入关,顾炎武反清复明之际,有感时局艰难,提笔自振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是出自他的《日知录》。顾炎武,南直隶昆山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

  • 太姥爷是什么辈分

    太姥爷是什么辈分

    太姥爷,辈分,,西周,长子,年龄段,多士,妈妈,民间,排列,很常,著作,又称,曾祖辈太姥爷是曾祖辈。辈分是指在家族、亲友的长幼先后中所居的地位。也指家族、亲友之间的世系次第。主要分为长辈、平辈和晚辈。中华文化底蕴深厚,人名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意义。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更重行辈之序和长幼之别,几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辈分,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下来就被确定了,自己别无选择。同宗族之间的辈分是严格遵守的,比如说称呼必须准确。辈分辈,即世,世代。...

  • 兵书有哪两部

    兵书有哪两部

    兵书,,著作,中国,经七,雀山,孙子兵法,多种,九卷,中原,时代,新兴,《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兵书是中国古代对论述兵法的著作的称谓,后成为军事著作的通称。我国古代的两部兵书是——《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中国古代兵书,列为《武经七书》之首。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隋书·经籍志》载为“吴将孙武撰”。它全书共13篇,5900余字。该书历代...

  • 古代做官的可以经商吗

    古代做官的可以经商吗

    古代官员,经商,,考核,等级,政府,做法,现象,西周,增强,初期,经济,市场,不可以官员是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的政府工作人员。现代官职从股级、科级、处级、厅级、部级到国家领导人只有6个大等级12个小等级,而古代的等级从品级建立时就有9品18级(9品30阶)。古代在朝廷为官者不可以经商。这个规定从秦朝时就开始,延续了2000多年,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继承了下来。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给汉武帝上书,官员竟然为官,朝廷既然给了官员权力。如果再让官员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