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有责是谁的名言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顾炎武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是说,民族的存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明朝末年,八旗入关,顾炎武反清复明之际,有感时局艰难,提笔自振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是出自他的《日知录》。顾炎武,南直隶昆山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顾炎武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顾炎武建立的研究方法是革命性的,基于此发展起了一种新的“朴学”和考证学,因此被尊为“清学”的奠基人。顾炎武对清代学术的主要贡献,具有原创性、致用性、详征博引的特点。
顾炎武在《日知录》序中这样写道:“我从小读书养成一个习惯,每有心得,便信手记录下来;日后发现与新材料和新认识有不合之处,就反复修改;倘若发现与古人所见略同,则干脆删除。”顾炎武的著述中确实不借用他人一丁点的东西。
顾炎武与孔子之心一样,决心做到“凡是文章都要涉及《诗》、《书》、《礼》、《乐》、《春秋》、《易》的宗旨,当世的事务,否则宁可不写”。他不同意明代士人脱离现实社会、高谈阔论,强调将学问与世事紧密相联,理论要应用到实践中。
顾炎武总结的每个结论,基于透彻研究每个事实并找到充分的佐证证据。因此,他的著作中有繁多的注释、深刻的论述、博大精深而又前后呼应。他特别重视将初始资料、二手资料作为佐证的证据,如果没有初始资料、二手资料,他会寻找其他的证据。因此,他的研究方法几乎是现代历史考证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