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第一座公路两用桥梁是什么
武汉长江大桥
长江第一座公路两用桥梁是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连接汉阳区与武昌区的过江通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上,是武汉市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动工兴建,于1957年7月1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于1957年10月15日通车运营。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位于长江水道之上,连接汉阳区与武昌区,南距上游鹦鹉洲长江大桥约2千米,北距下游武汉长江隧道约7千米;该桥西起汉阳区楚琴立交,上跨晴川大道以及长江水道,东至武昌区沿武珞路至中山路;其中,西岸沿途线路为龟山南路,东岸沿途线路为武珞路。
翻看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史,可以浓浓地感受到那个时代人民渴望建设新中国的火热激情,渴望自己当家作主后向着美好生活奋斗的美景,但是对于当时建国不久的新中国,建设武汉长江大桥,无论是设计施工,还是资金,都是及其困难的。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举全国人民的力量、在苏联的技术支持下建成的。
第1次规划是在1913年,在詹天佑的支持下, 北京大学工科德国籍教授乔治·米勒带领夏昌炽、李文骥等13名土木门学生,到武汉来对长江大桥桥址进行初步勘测和设计大桥的实习,并由时任北京大学校长严复将建桥意向代陈于交通部。这一次成为武汉长江大桥的首次实际规划,当时提出建议将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江面最狭隘处作为大桥桥址。此次规划虽然未获实行,但其选址被历史证明为十分适宜,与此后几次规划选址基本相同。
第2至第4次规划分别于北洋政府时期及国民政府时期进行,但当时政府正忙于应付内部军事派系斗争,包括蒋桂战争、中原大战等内战,以及因国共内战、经济困难,国民政府无暇顾及长江大桥的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计划再次搁置。
第5次规划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时年63岁、自1913年起多次参与武汉长江大桥规划、勘探的李文骥,联合茅以升等一些科学家、工程师向中央人民政府上报《筹建武汉纪念桥建议书》,提议建设武汉长江大桥,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纪念建筑”,并经过多年努力使建设武汉长江大桥成为现实。
设备设施
灯光照明
2018年3月17日,为迎接第七届世界军运会的到来,武汉长江大桥进行了第七次路灯照明的更换工程,全线72套LED冷光源路灯全部更换为250W高品质进口暖光源路灯;换装后,武汉长江大桥正桥、引桥照明光源完全统一,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军运会的到来。
电子监控
截至2014年3月,武汉长江大桥装设有城市视频监控等设施,对桥面上来往的车辆进行违法行为抓拍记录工作。2016年4月,武汉长江大桥安装地磁传感器,以此精准监测过江车流量。
升降电梯
截至2019年4月20日,武汉长江大桥在桥头堡内装设有升降电梯,方便游人在桥上欣赏长江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