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的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芙蓉楼送辛渐》大约作于唐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即今南京市丞任,王昌龄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亲自送行至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容楼”为他饯行,然后在此分别,并写下这首诗。在诗中,王昌龄借在江边送友人辛渐,不但表达诗人与友人的真挚情感,而且也表达了诗人如冰雪的操守。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芙蓉楼送辛渐(其一)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赏析
起首两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诗人从送友人前一夜写起。“寒雨连江夜入吴”中一个“寒”字,不但点明深秋的季节,而且表明友人离别夜雨连绵。“平明”即指天亮的时候,即第二天清晨。其意思是说,江南深秋的夜晚,寒风带着绵绵秋雨来到了吴地,秋雨与江水相连;清晨,我送朋友辛渐,朋友远去了,在我的眼前只有孤独的楚山。
从这两句的写法来看,首先,诗人以水喻情,绵绵的夜雨为送友人营造了忧愁的环境。“江水”喻指与朋友的情感如同流水一样不绝。这里,诗人形象地表明了自己与朋友辛渐的情感的真挚与深厚。诗人借助于“流水”而“以水喻情”,这是古代诗歌中是常用表现方式,也是“水”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意义之一。
其次,诗人运用了移情的手法。朋友远去,自己感到孤独,见到“楚山”,也觉得楚山和自己一样,感觉楚山的孤独。诗人不直接写自己的孤独而写“楚山”的孤独,突出了自己的孤独。山本无情而人有情,无情者感到孤独,当然有情的人就更加孤独。这里。诗人借物抒情,不但表明自己与辛渐的友情之深,而且更表现出友人远去后自己的孤独之情。
最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亲友”当指王昌龄的亲友。“相”这里是指王昌龄的亲友一方对辛渐的询问行为。“冰心在玉壶”出自六朝时期鲍照的《代白头吟》中,常用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现在的情况,你可以告诉他们,我就如同一片冰心放在晶莹的玉壶中一样。
从写作方法来看,倒装手法的运用。这两句在全诗中的位置,按照常规逻辑顺序,应该放在开始,是辛渐临走时诗人对他交付一件事,也就是向自己的亲人报平安。接着再写辛渐的离去,出现“平明送客楚山孤”的景象。然而,诗人却放在后面来写。这样,不但更好地突出诗人的情感意蕴,而且增强诗歌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并增强诗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