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障蔽尘土的部分称之为什么
障泥
用于障蔽尘土的部分被我们称之为障泥。唐代尚马之风流行,壁画中的骏马多带有各种装饰,既好看又有实际功能。其中位于马鞍下部,用于障壁尘土的部分被我们称之为障泥。障泥是指垂于马腹两侧,用于遮挡尘土的东西。障蔽尘土的部分,除了上面说的帷帐、苫子、障泥等名称外,还有篷盖、拉布、油毡等说法。各地方言不同,名称也不同,但其作用基本式一致的,都含有遮盖住尘土不让污染环境的意思。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 王武子善解马性。尝乘一马,箸连钱障泥,前有水,终日不肯渡。 王 云:"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径渡。唐 李白《紫骝马》:"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白鼻䯄》:"银鞍白鼻䯄,绿地障泥锦。"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脂香玉黛约裙衩,障泥油壁停梳掠。"
障泥起源
障泥为古代马鞍设于鞍鞯之下、垂悬马腹两侧用于障尘挡泥的部分。西汉末年马鞍形成前后两端略高起的形制,减少摩擦更加稳定的鞍桥形成使马鞍正式进入高桥马鞍时期。西汉末年的马鞍配有用布帛、织锦制成的障泥,用于遮挡土尘、防止兵士铠甲武器磨蹭马腹。三国时具有制作精致的高桥鞍,鞍下悬挂障泥早於东汉已存在。
障泥的发展变化
西汉末年的马鞍配有用布帛、织锦制成的障泥,用于遮挡土尘、防止兵士铠甲武器磨蹭马腹。三国时具有制作精致的高桥鞍,鞍下悬挂障泥早於东汉已存在魏晋南北朝时,鞍的前后桥都呈垂直状。鞍下有鞯称鞍褥,为毛皮、毛毡制作。北魏平城时代已对鞍县的形制进行改革,已出现皮革制的马鞍。鞍为皮革制品同时出现竹制、桦皮质、漆板的障泥。唐代时两桥垂直鞍已形成后桥倾斜方便上马称为后桥倾斜鞍,障泥上端于鞯下,垂不过马腹以锦制者为尚。唐代将障泥衬在鞯下,外露部分较前为短,唐代讲究用锦作为障泥。契丹时代的障泥有的围至马的前胸,长及马膝以遮泥泞。金元时代即蒙古马鞍的马韂功能与障泥一致。明代马鞍的障泥为锦毯式。清代的鞍韂铺垫在马背俗称马搭。清代御用鞍韂有纯黄丝绒鞍韂、压花牛皮鞍韂、锦缎绣鞍韂、绸缎鞍韂、氆氇鞍韂、粗布鞍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