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衣是什么衣服
内裤
古代小衣是指内裤,内裤一般指贴身的下身内衣,分男装与女装两种。而且根据性别不同,款式也越来越多花样了。穿内裤各国各地出现的时间不一。内裤并不是古已有之的,汉代以前,女人下体无衣,到了汉朝才穿上开裆裤。直至现代,内裤款式和面料上已经有很多种了。
内衣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有不同的称谓:汉朝内衣称为“抱腹”、“心衣”,魏晋称为“两当”,唐代称为“诃子”,宋代称为“抹胸”,元代称为“合欢襟”,明朝称为“主腰”,清朝称为“肚兜”,再后来就到了近代,则是我们至今仍可见到的“小马甲”了。
史前男人用缠腰带,考古学家发现了7000年前的兽皮缠腰带残片,推测它的形状类似婴儿用的尿布。古希腊人也用缠腰带,历史学家怀疑只有奴隶才穿,公民的凯同衫下似乎是赤裸的。古罗马人要多样化,有的穿长衬裤,有的系包裹式缠腰带。
内衣的发展变化
内衣,在古代也被称为亵衣,也被称作小衣。被穿着在外服里面密不示人,是人体上半身最为贴近身体的衣物。《说文解字》记载:“亵,私服也”。中国女性穿着内衣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秦汉时期的史籍中就已有了相关记载:
《释名·释衣服》:“汗衣,近身受汗垢之衣也”。
《释名·释衣服》:“心衣,抱腹而施钩肩,钩肩之间施一裆,以掩心也。帕腹,横帕其腹也。抱腹上下有带,包裹其腹,上无裆者也。”
根据记载可知,秦汉时期的内衣主要有汗衣和心衣两种样式。汗衣贴身吸汗的功能价值显著,修饰价值则略显逊色;抱腹以横裹于腹部的帕腹为基础发展而来,心衣是对抱腹肩部与背部加以改进而产生,心衣为后代内衣形制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民族相融合的重要时期,思想上呈现百家争鸣的景象。服饰文化主张推陈出新,内衣服饰也受到影响,出现一种由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地区的背心式内衣——“裲裆”。“裲裆”顾名思义由前后两部分衣片构成,不仅可以挡胸还可以挡背,用扣袢在腋下与肩部位置加以固定。
秦汉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内衣的式样存在两个共同特点:一是肩部位置均缀有细带,目的是避免内衣滑落;二则是内衣功能仅在于包裹胸部,遮羞蔽体,均没有聚拢胸乳的功能,唐代时期的诃子以这两个特点为基础变革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