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崇尚的是什么
“义”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在《金瓶梅》中也有登场,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
武松崇尚的是“义”。这个“义”,就是孟子说的“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武松为了给哥哥报仇违反了法律,但是他义无反顾;他醉打蒋门神、单臂擒方腊等都是因为有“义”在心间。
《水浒传》
《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它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写出了一曲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革命悲剧,反映出没落衰败的封建社会深重的剥削和残酷的压迫激化着阶级矛盾,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
《水浒传》善于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来揭示复杂的内心世界,如林冲抓住高衙内欲打又不敢下拳的瞬间,就包含了他微妙复杂的心理斗争过程。 在表现相近人物的个性时,小说常用同中见异的表现手法,来区别他们的不同。鲁达与李逵的个性都豪爽粗扩,又粗中有细,但细比较起来,却相差甚远。李逵的“细”中显得天真、可爱,如他初次见宋江迟迟不肯下拜,原因是怕受戏弄;而鲁达的“细”中则见江湖的老道和经验,如打死镇关西后说他装死,机智地逃走就是很好的说明。
《水浒传》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即将人物置身于不同的环境中,通过他们不同的经历、身份来表现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不同的反抗道路。象林冲、杨志、鲁达同为军官,林冲生活优越,安于现状,但同时他又具有耿直、侠义、不甘居人下的个性,因此,在一再被迫害,一再退让之后,终于一怒冲天,雪夜杀敌,奔赴梁山。将门之后杨志满腹功名利禄,面对仕途的曲折,高俅的排挤,他宁可委屈求全,直到一切后路断绝,才不得已上了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