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谁发明的
莫克利和艾克特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发明人是美国人莫克利(JohnW.Mauchly)和艾克特(J.PresperEckert)。美国国防部用它来进行弹道计算。它是一个庞然大物,用了180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功率约150千瓦,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运算,这在现在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却是破天荒的。 ENIAC以电子管作为元器件,所以又被称为电子管计算机,是计算机的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由于使用的电子管体积很大,耗电量大,易发热,因而工作的时间不能太长。
ENIAC是一个庞然大物,占地170平,如果按照1万一平的房价计算,需要170万的地方放它;重达28吨,重量超过了4根金箍棒(金箍棒重达十万八千斤,约6.5吨)。
ENIAC内部包括18600个电子管,但只能稳定地工作几个小时,即便如此,电子管依然坏得很快,第一年就用坏了19000个电子管(有些电子管反复的坏,反复的换)。
ABC并不是一台通用的计算机,它只能用来解方程,但是它开创性地采用电子管来制造计算机,具有划时代、创世纪的深远意义。
1941年,ENIAC的主要建造者之一的约翰·莫克利在阿塔纳索夫家里用5天时间认真研究了ABC机的设计思路和技术运用,搬到了ENIAC身上,并获取了4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这是阿塔纳索夫想都不敢想的。ENIAC在基本设计思想和加减法电路上安全是对ABC机的复制,在申请专利的时候,却只字未提阿塔纳索夫和贝利的贡献。阿塔纳索夫一生获得100多项专利,出于厌恶或者不屑,没有追究。
1956年8月25日,我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成立,华罗庚任主任。
当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出现已有10年,工作应该如何开始?大家一致的意见是:先学习苏联已有的技术,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条件,开展自己的研究。即“先仿制后创新,仿制为了创新”。
研发工作很快铺开。“派人去苏联考察和学习;抽调大学毕业班学生开办计算技术训练班;集中一批在相近专业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科技人员到计算所协作开创计算机事业。”参与当年研制工作的张梓昌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其中,尽快掌握整机技术是重点之一。计算所决定仿制苏联大型计算机和M—3小型计算机作为突破口。仿制没有实样,是按照苏联图纸为蓝本进行生产、安装、调试。
1957年12月,M—3图纸开始分批运抵北京,仿制工作立即展开,因而成为第一项整机任务。M—3是苏联的型号,我国在试制时称为“八一型”机,在工业生产时定名为“103机”。随着工作开展和人员增多,项目组内部又分设了五个小组:电源小组、运算器小组、控制器小组、磁鼓小组、输入输出小组。
当时计算所没有生产力量,试制生产工作由四机部738厂承担。最终,738厂用时8个月,完成了第一部计算机的制造工作。1958年8月1日,这部计算机完成了四条指令的运行,宣告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