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春节民俗 放爆竹
爆竹,即鞭炮,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传,爆竹起源于“庭缭”,即用竹竿作为火炬,竹杆点燃后。竹节内的空气因受热膨胀,使竹腔爆裂,发出劈劈啪啪的爆炸声。因此,当时人称之为“爆竿”。我国古代,常于一年之始放爆竿。传说,这是因为在深山老林中藏着一种名“山臊”也有人说名叫“年“的四角怪兽,每相隔三百六十五天就出来伤害人畜。但这种怪兽怕亮光和爆竹声,所以每逢岁暮年首时,人们便鸣放爆竹,用来吓退山臊,祈求全年吉祥如意。 唐代以后,随着火药的发明,爆竹的制造有了改进,把火药装入筒中,点燃后能够产生巨大的声响。于是人们仿效这一做法,用爆竹筒驱魔。宋代后,爆竹改用纸制,称之为爆仗竹。南宋时又出现了“百子鞭炮”。“武林旧事”有内装药线,点燃鸣响后,红纸落洒地面,有着吉祥之意。由于鞭炮能增添喜庆,加上小巧轻便,便在民间广泛流传至今,除夕夜,大年初一,鞭炮齐鸣,使节日活动更加多彩,气氛更加热烈、浓郁了。
鞭炮的燃放,在整个春节期间要持续数日。然而,燃放比较集中的时间,则是在“交子”时,凌晨新旧交替时刻为“子时”这个时刻,辞旧迎新,爆竹齐鸣,礼花、焰火五彩缤纷,可谓惊天地而泣鬼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