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板灯龙”
“板灯龙”又叫桥灯、板凳灯。它用一条长约5尺的木板两端挖孔,木板上缀4至6个方形灯笼,内燃蜡烛,每人肩扛一条,用木棒把两板灯的孔洞互相连接,首尾另加纸扎的龙头和龙尾,像一条红色透明的长龙。它源于“舞龙求雨”的宗事活动。相传在很久以前,遇上大旱,东海龙王不顾一切跃出水面,带来一场大雨,干旱解除了,龙王却违反了天条,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人们便把一段段龙体放在板凳上连接起来,并纷纷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后来为了纪念东海龙王,人们每逢新年或宗祀活动就舞起了“板灯龙”,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平安。舞“板灯龙”的习俗由此流传下来。
“板灯龙”的艺术性不强,它的精髓是凝聚人心,团结协作。崇仁“板灯龙”之所以广为传承,还流传着一段历史故事。相传明朝初年,崇仁相山镇林头村人是来自全国九省十一市的移民,人员纷杂,互不往来。而林头村方氏开基人方中鉴却广行善事,修庙搭桥,在当地享有盛誉。他发动全村人每户制作一节“板灯龙”,再串成长龙。每逢宗祀活动,全村人同舞“板灯龙”。林头村人从此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因为方中鉴的义举,明崇祯13年,皇帝为其敕立“世尚义坊”、“圣旨门”两座牌坊。至今,两座牌坊还屹立于村头。
由于“板灯龙”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后来一些农村宗氏往往利用它来宣传宗族势力,这是它的不和谐因素。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以来,和谐文明的春风吹遍乡村,如今该县孙坊、白露、河上等十余个乡镇都有这种灯彩活动。独凳龙、九节龙,或是二龙同舞等多种耍法,不断丰富“板灯龙”的内涵。舞“板灯龙”也不局限于同宗族人氏,他们或是三五好友同舞一节龙,或是多人同耍几条龙,没有宗族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