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不改名行不改姓”,不亦悦乎!
姓氏作为民俗文化,蛮有意思的。它是生命的标志符号,能超越时空;它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百姓百姓老百姓嘛!
原本丰富到24000多个姓氏,如今只剩“零头”了。作为中科院的研究项目,中科院专家袁义达用了两年时间,调查完成了《中国姓氏统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按照姓氏数量排序的“新百家姓”,调查人群数量将近3亿,基本涵盖全国,找到约4100个姓,而我国历史上最多曾出现过24000多个姓氏。(2月5日《新闻晚报》)
这是历史流变,也是生活流变,更是文化流变,不管是今天留下多少个,姓氏是不会消亡的。那些今天建议取消这个、明天倡议取消那个的专家们,估计没有人敢斗胆提议取消姓氏的。当代中国人的姓氏,大都可与历史上著名人物的姓氏联系起来,甚至可以追溯到太古初民的原始崇拜。比如今之“屈”姓,上溯至屈原,再由屈原上溯至“帝高阳”——屈原赋骚,首句即为“帝高阳之苗裔兮”。有的姓氏蛮有趣: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事事有人姓,不可思议的“酱”姓人也被找到了。还有:“一”,江苏昆山玉山镇有此姓,有的属一那娄氏之后,有的由乙姓演化而来;“拾”,徐州九里区有此姓,出处不详;“百”,重庆北碚区有此姓,来源于黄帝之后;“千”,郑州上街区有此姓,其祖先可追溯到三国时期。
如今有许多人、许多单位在研究姓氏,这在饭都吃不饱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观察今天的姓氏,需要现代视角,因为时代毕竟在进步。把父母两个姓氏合在一起作为自己姓氏的越来越多,有的时尚人士新造时尚姓氏,而网名的“姓”“名”更是千姿百态了。去年《新民晚报》有个有意思的报道:大连福利院让孩子们改用普通姓氏,男孩不再姓“国”女孩不再姓“党”,这意味着沿用了30多年的规定被打破。尽管今天姓“党”姓“国”的人不少,我们不往“宏大意义”上想,这两个姓其实蛮普通也蛮不错的,但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姓氏,“百花齐放”,避免整齐划一,这就是一种进步。我们不要为姓氏的改变过于担心,文化从来都是在变与不变中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