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葬丧
丧葬习俗 在武陵源一带,人死了叫做 “ 百年归寿 ” 。这是被当做一件喜事来做的,故民间有 “ 白喜事 ” 之称。但因亲人悲痛,便举行多种形式的悼念活动。如:人死后,要请道士 “ 开路 ” ,人殓后后要给死人盖红色 “ 寿被 ” ,亲族好友送香纸、送祭帐,前来灵前与遗体告别。家底好些的,还要做三天至五天 “ 道场 ” ,家里比较贫穷,做不起道场的则请人唱 “ 丧歌 ” (又名 “ 寿歌 ” ),内容主要是唱死者的生平事迹和 “ 二十四孝 ” 等等。安葬时,儿女要抱灵牌,披麻戴孝,亲族好友还要送丧上山,直到掩埋完毕才归。满七天以后,还要请道士为死者 “ 印七 ” ,要七天一次,要做三至五次才完毕。
报丧
当老人亡故后,孝子要派人去亲友家 “ 报丧 ” 。苗族报丧习俗是要在屋外报,不能进屋报,等主人知道是前来报讣,并同意进屋后,报丧者方可进屋,其报讣的话一般是: “ (称谓:舅舅或伯伯,)你们的某某找龙(或回官)去了。 ” 听者自然就明白了。土家族报丧形式与苗族相似,只是报讣之话略不相同: “ 称谓:舅舅或伯伯,你们的某某老了。 ” 听者自明。旧时,土家人还要跪在亲人屋前报丧。
哭丧
老人去世,孝子全家及亲戚朋友为之痛哭。老人去世,除了向亲友报丧,烧落气钱等俗外,民间还有 “ 哭丧 ” 之俗。其族间主要是孝女儿们、媳妇门、侄儿媳们、侄孙媳们等哭丧。哭诉的内容大都是诉说死者对自己的恩德教诲及死者一生的言行功德,盛赞死者以及对死者离去的深情痛惜和难舍之情。整个丧期不时地有哭丧之声,尤以夜晚最盛。土家族人认为哭得越凶,表示哭者越知礼,越得到村人的赞扬,且其孝子家亦复兴旺发达。
抬丧
即扛棺材上山。土家族人抬丧,无论墓地多远,其棺材不能停留,因为抬丧的队伍多至三四十人,可中途换人,轮流休息。抬丧时,遇山路难行之处,棺材两头各系一条长长的粗绳,由大人小孩组成上百人的拖丧队,将其棺材拖上去,抬丧者只需以肩负棺材随行即可。凡棺材所过之处,无论稻田庄稼,均可直线前行,踏坏庄稼,均无需赔偿。苗族抬丧则别有特色,抬丧者经常向孝子或孝婿索要酒食,且经常停留于中途,如不应允,则置棺材于路上,众人散去,为求亡者安慰,孝子孝婿常先备酒食若干,当需要酒食时,便供抬丧人吃饱,以免误了下棺埋葬的良辰。苗家这种风俗,主要是认为老人去世是喜事,不必过于悲伤,故而添点插曲,使气氛活跃一些。
送亮
即送灯。土家族地区老人亡故后,于当年腊月三十日,孝子带祭品与香纸蜡烛前往坟前祭之,祭时要点烟把烧香纸。回家时,还要呼唤亡者与自己一同回家过年团聚。旧时土家族地区,孝子三个月不剃头,戴孝帕三年为孝服期,旧俗今已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