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推碾中华文化的石磨
把湖北省十堰比作磨合中华文化的“石磨”是非常贴切的,农家必备的“石磨”给了我们太多的韵味禀赋。
石磨上下两块合阴阳之气,两块之中暗藏“太极图”,寻常之物不寻常。石磨像魔方般地运作,经过揉搓、回旋、初品进,精品出,形成一个旋体,搅动食物吐故纳新,成为人类食用万物的一个最不可缺的工具。
人们知道,汉代张道陵、张鲁父子在秦巴大山中创天师道、五斗米道,最终形成道教,谁又能说没有受到石磨的启示而合阴阳谓之“道”,并创道教“太极图”?高深的理论都是根植于平凡的生活。十堰所在的秦巴山区“石磨”功用十分明显:从写人类历史的“郧阳人”开始,文化就在这里磨动、融合、沉淀、升华。播扬文化的推进器,滋养文化的添加剂往往是政治甚至是征伐。周楚之争多在汉江展开,《诗经》中的周南、召南等古代文化精典都集中地反映了这些地方的自然风光、地方风情、历史风物。《诗经》中的多篇诗歌都与十堰的人或事有直接关联。秦楚争霸、蜀魏争斗、唐王朝皇子被流放,都是经由十堰再西出东进,抛撒开来。明朝170万流民进山形成声势浩大的流民起义,迫使明朝庭设郧阳府,带来新的磨合力。明末农民军困难时进入十堰,蓄势成熟后就出山,李自成北占北京,张献忠西出占成都。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在十堰磨合中失败,证明单纯的农民起义走到了尽头。中国工农革命时,红三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中原突围、陈赓大军入陕南等,哪一次不在十堰转圈子,大迂回,最后走出去,成就一番作为?一代代移民进出,从尹吉甫到杨献珍、张振武、施洋、王兆国、李岗清,走出去个个是精英。这里蕴育出了世界级的人类文化遗产??武当山道教文化和民间故事村。东风汽车公司建设、丹江口水电建设、新兴车城崛起,一批在国内、国际上领先的高新技术在十堰研究成功,又使十堰成为秦巴大山的“磨心”,对区域发展发挥了强劲的辐射和吸纳作用。秦巴山地更是推磨中华文化的“磨心”:中华文化神奇般地由西北、北方向南进中原,经过多次开发江南和两次民族大融合,再通过西部大开发回旋向西,形成以秦巴为中心的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历时三千年的大循环圈。
十堰之所以成为一个磨合文化的大磨盘,有三个因素不能轻视:十堰是沿河??秦岭的南北气候物候变更带和东西梯度更替线的十字交汇处,中央地位突出;秦唐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对位处三者之间的十堰有巨大推力,再加上十堰自身秦巴大山和汉水的天然组合,使十堰虽有大山阻隔但不闭塞、荒僻,自古成为开放型的文化交融地,推碾着中华文化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