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饮食文化别议
一、奢靡。
奢靡似乎是传统饮食文化中的痼疾,历代达官贵族经常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酒池肉林、食必方丈。魏晋南朝时期,奢侈之风蔓延于统治阶层,相延成俗。据《晋书·何曾传》记载,何曾性好奢豪,厨膳饮食过于王者,“蒸饼上不坼十字不食。日食万钱,犹曰无下箸处。”唐玄宗时的韦陟对于馔馐,犹为精洁,以鸟羽择米,每次饮食后,“视厨中所委弃,不啻万钱之直(值)。若宴于公卿,虽水陆具陈,曾不下箸。”乾隆年间和珅食用的早餐,则以珍珠粉配制,“珠价极昂,一粒两万金,次者万金,最贱者犹值八千金。”且必须是新的,“凡已旧及穿孔者,屏不服。”大盐商黄均太,“晨起饵燕窝,进参汤,更食鸡卵两枚,”生此卵之鸡,以参术耆枣等喂养,“非市上购者可比,每枚一两,价犹未昂。”
上层社会的奢靡饮食不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还表现在宴会上,务求气派大,档次高。以“满汉全席”论,其上菜一百多种,用料多为熊掌、燕窝、鱼翅等山珍海味。达官贵人举办家宴,往往须于数月前购集材料,选派工人。以道光年间的河臣饮食而论,其举办宴席,豆腐要二十余种,猪肉则有五十余种。“统计所需,非数百金不能餐来其一器也。食器既繁,一夕之宴,恒历三昼夜不能毕,往往酒阑人倦,各自引去,从未有终席者。”上行下效,一般士大夫乃至普通民众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竟尚奢华。
二、暴殄。
传统饮食文化中另一消极表现即为暴殄天物。明朝一高官置办酒席,取羊三百只,每只羊割下唇肉一片备用,其余整只羊弃置不用。主厨说,“羊之美全萃于此,其它腥臊不足用也。”而清朝河臣筵席中有一道驼峰菜,其选健壮骆驼,缚之于柱,以沸汤灌其背立死,其菁华萃于一峰,全驼则丢弃,一席所用不下三四驼。此外,还有一些残酷饮食的暴殄行为。清道光年间南河官吏食用鹅掌,则将鹅置于铁笼内,炙炭其下,鹅负痛环走不数周即死,其两掌厚可数寸,余肉不食,一席所需数十百只。到20世纪30年代,四川自流井盐场有一好食鹅掌的暴发户,手法更是推陈出新,即在一小屋铺上一层糠壳,燃火长时间燃烧,后将鹅放在上面;鹅被炙,口渴难耐,即以太原晒醋喂之,直至鹅掌起血,斩之烹菜。更有活剐生物以满足“口腹之欲”的极端行为。明代笔记记载,“驴羊之类,皆活割取其肉,有肉尽而其未死者,冤梦之状,令人不忍见闻。”其他珍怪之品,诸如生食猴脑,以数十活鱼之血调制鱼羹等稀奇吃法,屡见于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