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淮花鼓灯的历史承接及起源
摘要:
花鼓灯艺术在全国流传较广,范围涉及安徽、河南、湖南、江西、江苏等省,以淮河岸畔安徽凤台、怀远、颍上等地最为活跃。单就花鼓灯起源而言,仅沿淮地区就有“夏代说”、“远古说”、“宋代说”、“元代说”、“明代说”之分,前两者以神话传说为主,后三者则有零星史料或“唱词”等予以佐证,谁是谁非值得一辨。本文试图从凤台等地花鼓灯的历史承接中探源沿淮花鼓灯。
关键词:花鼓灯,历史承接,起源说
花鼓灯艺术在全国流传较广,范围涉及安徽、河南、湖南、江西、江苏等省,以淮河岸畔安徽凤台、怀远、颍上等地最为活跃。单就花鼓灯起源而言,仅沿淮地区就有“夏代说”①、“远古说”②、“宋代说”③、“元代说”④、“明代说”⑤之分,前两者以神话传说为主,后三者则有零星史料或“唱词”等予以佐证,谁是谁非值得一辨。本文试图从凤台等地花鼓灯的历史承接中探源沿淮花鼓灯。
一、以凤台为主考察沿淮花鼓灯的形成环境
1、凤台舞乐遗风有助于形成花鼓灯。凤台古属东夷,有“州来”、“下蔡”之谓,善舞乐及有关鉴赏家人才辈出。东夷善乐,所创《昧》舞曾被西周纳乐于太庙(《礼记·明堂位》)。春秋时代,吴国占领州来国后,把州来封给季札。季札有贤才,深知乐理之道,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及《史记》记载,季札在鲁国观乐评点过《风》、《雅》、《颂》。伴随春秋时期周王朝的乐官集体星夜逃散,这反而成全了蔡楚舞乐。《论语·微子》载有周王朝乐官当时之流向,“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蔡国迁都州来,改“州来”为“下蔡”,伴随乐官的流入,蔡地的舞乐之风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