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服饰——柔软保暖
珞巴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民族,有2312人。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最为集中。
珞巴族内部部落众多,主要有“博嘎尔”、“宁波”、“邦波”、“德根”、“阿迪”、“塔金”等。“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实际情况和本民族意愿,正式定名为珞巴族。
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地方言差异较大,少数人通晓藏语和藏文。珞巴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长期保留着刻木结绳记数记事的原始方法。
珞巴族大部分居住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以西的高山峡谷地带,山高林密,人烟稀少,交通十分不便。架栈桥、过独木、爬“天梯”、飞溜索、穿藤网,是珞巴族的交通绝技。直到20世纪中期,珞巴族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刀耕火种兼营狩猎,大型猎物平均分配的古老习俗,至今还在沿袭。
在珞巴人的传说中,他们的祖先曾经有过“穴居”、“树巢”的历史,经过漫长历史的演变他们盖起了各式各样的住房,但竹楼是主要民居。珞瑜地区有十余种竹子,粗的直径达30厘米。竹林遍布山野,产量高,分布广,使用优点是韧性好,轻巧耐用,是好建筑材料。一般人家竹楼有三层,底层圈猪关牛,二层住人,顶层放农具、农副产品、食物等。
珞巴人选择房宅基地时别有风趣。如一家有5口人,就拿5颗稻谷,外加牛猪鸡的各一颗共8粒为一组,一般预选3处宅基地,所以要准备3组。将预选的宅基地砸平一尺见方,当太阳落山后,在其中心放一组谷粒,上放鲜树枝,再压块石板。翌日太阳出山前去察看。若8颗谷粒有散开在外的,就说明这里不好,会有不吉利的事发生;若谷粒中有蚂蚁,说是在此建房主人会得病;若谷粒不散乱,又无虫子藏身其中,说明这里地气好宜建房。宅地确定后,便开始建房前一系列繁杂的祭祀活动。珞巴家家户户在房前或屋后建一个高脚粮仓,全家所有贵重物品也都放在里面,离地一人高,入门处搭个竹梯。这里从不上锁,也从不丢东西。可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