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遗址是中国元代都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骑马民族所创建,它被认为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结合的产物。 2012年6月29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致同意将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元上都遗址成为中国第30项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42项。 元上都遗址位于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公元1256年忽必烈汗在此建开平府,1263年升格为上都,曾作为元朝第一个都城和夏都。元上都遗址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的单体世界文化遗产,涵盖了遗址本体及其周边敖包群和保留至今的蒙古族“敖包祭祀”等传统人文景观。 上都地区山川雄固,风景优美,据古籍对其记载:“龙岗蟠其阴,滦水经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东北不十里有大松林,异鸟群集....山有林木,水有色盐,百货狼籍,畜牧繁息,大供居民之食用。” 上都城兴建之前,金代属桓州。成吉思汗在这里避过署。蒙哥汗五年(1255年)忽必烈受命驻守此地,次年开府营建城廓宫。元上都建于1256年,1259年落成。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即位于此,称开平府,1264年加号上都。自后岁一巡幸,未署而至,先寒而南,成为常任之夏都,与北京并称为两都。 上都城由外城、皇城、宫城和外苑部分组成。外城周长约十八、九里。内城为皇城,外城为市区,城内有宫署约六十所,各种寺庙一百六十余处,有大明、仪天、宝云、宸丽、慈福、鸿禧、睿思等殿,大安、延春、连香、紫檀、凝晖等阁;绿珠、瀛州两堂以及振堂等重要建筑。城内除中央及北城墙中部的大型宫殿位于中线以外,大部建筑未采用对称的布局,殿、亭、阁、榭各具特色,或近临沼池,或开渠引流,或亭阁相连,形状大小各异,色彩风俗不同,优雅非凡。上述通往各地的驿道四通八达,为漠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 据文献记载,元上都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56年修建的,建城时汇集了国内外能工巧匠,后又经数十年扩建而成。都城为方形,有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重,外城周长十七里,城内店铺毗连,宫城约有半个故宫那么大。十三四世纪之间100年,这里一直是仅次于元大都(今北京)以外的第二个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皇室贵裔宴乐休憩之所。《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元上都“内有大理石宫殿,甚美,其房舍内皆涂金,绘重重鸟兽花木,工巧之极,技术之佳,见之足以娱乐人心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