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山阳公路段盖106间办公室,在编24人。近日,有网友质疑陕西山阳县公路管理段在编人 员24人,但即将投入使用的新办公楼有多达106间办公室,建筑面积3516平方米。对此,公路段领导称,整个办公楼经多个部门综合审批,2010年10 月招标并开始筹建,审批建设房间106间,而办公楼的建设在考虑建设规模时“适当超前”。
感觉这个新闻似曾相识。于是查了一下资料,终于找到2010年6月9日《河南日报》上的一则 新闻:河南贫困县审计局豪华办公楼人均面积超100平米。河南嵩县部分群众反映河南洛阳市嵩县审计局违规修建豪华办公楼以及为本单位职工修建超标准住房。 据了解,该局大概有20多个职工,而在建的办公楼大概有3000多平方米。据此计算,平均每个人有1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所。两相对比,发现两个事情简直 如出一辙:都是“很小很小”的单位,却建起了“很大很大”的楼;两个单位的职工人数差不多,办公大楼的面积也差不多;更耐人寻味的是,两座超大办公楼均非 通过审计等方式由“相关部门”发现问题,而是群众和网友出于义愤而提出质疑。
其实,如果抽时间翻翻近若干年来的报纸,我们就不难发现,其实很多新闻都相似度颇高,曝光的 问题当然也都大同小异。特别是那些让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丑陋现象,比如“三公”消费、豪华办公大楼、萝卜招聘、买官卖官等等,更是此伏彼起、按住葫芦浮起 瓢,大多数案例性质如出一辙,具体“情节”如出一辙,甚至连最终的结局也如出一辙。同类案例、相似新闻一而再再而三反复出现,最起码暴露出几点:一,现在 的一些问题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多发、高发,有的已经形成了“惯例”和“潜规则”;二,监督制约机制疲弱无力,不仅做不到“未雨绸缪”,甚至连 “亡羊补牢”都做不到;三,一些基本层面的东西存在先天不足,即有论者所说的“制度性缺陷”,可能确实存在。
对于河南嵩县审计局违规修建的超大办公楼,当时我也为人均超百平米的豪华办公楼怎样才能“物 尽其用”提出几点建议:其一,要改善领导的办公条件,领导班子成员的办公室都要搞成大套间;其二,要改善工作人员的办公条件。让同志们都得点实惠,他们满 意了,那些告状呀、上访呀之类的事情就没有了;其三,要招一大批临时工。反正平时都是让他们到外面去“工作”的,又不在单位呆着,不会影响大楼的正常使 用。有了临时工,正式工就可以少干活或者不干活,整天都泡在办公大楼里,充分提高了办公楼的利用率。
临时工就是好啊,开钱少、好管理,让他们干啥就干啥,出了事还能顶缸。没想到,这些“馊主 意”当时没有得到河南嵩县审计局的回应,两年后却在陕西山阳的新闻中找到了一些影子:据工人介绍,后期的装修中,有些大房间还要隔开,给公路段主要领导做 成套间;每层楼的房间都十分宽敞,无论是从建筑选材上,还是硬件设施上、装饰上,县城其他单位的办公楼都很难比得上;山阳县公路管理段党委书记朱声桥表 示,目前他们在编人数的确只有24名,但他们还有其他的临时人员……不由得感叹: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我们自以为荒诞无稽的调侃和恶搞,在有 些人那里原来早就被“落到实处”了。现实的荒诞往往连小说家都叹为观止,更何况我们普通人。
超大办公楼何以如此“超前”?答案尽在不言中。其实,何止是办公楼呢,现在的很多事情,谁都 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只是愿意解决的人没能力,有能力的人却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如果把社会比作大厦,大厦是否稳固,并不在于其有多高、有多大、有 多豪华,而在于其根基是否坚实、能否防止蛀虫侵蚀。这样的道理也尽人皆知,就此打住,不再饶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