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走出去”的同胞是一个外交新课题
加纳淘金者
加纳政府近期治理非法金矿并抓扣124名中方人员,网络上有关他们遭受暴力对待的图片和文字触目惊心,引发国内强烈关注。对此,舆论呈现两极化,有人指责外交部门没尽到保护职责,有人认为中国人到西非淘金是非法的,不值得同情。
这一问题很容易触动民族情绪这根敏感神经,很久以来, 人们已经有了一系列不愉快的记忆:2004年西班牙曾有人焚毁温州人皮鞋和仓库的事件,中国商人和农民在俄罗斯被执法、被限制经营、被没收商品和财产的消息隔三岔五地传来。有些人觉得,中国人在国外尽受欺辱,与我们世界第二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很多人有一种刻板印象:每次同胞在外遭到不公正对待,总要等到民意高涨,有关部门才急忙向有关国家提出交涉。而事实可能是,驻外使领馆已经交涉过了,只是他们很低调,不想把事情拿到台面上来。但也正因为我们的低调,交涉效果似乎不太好,在国内民意上便大大失分。
也有冲动的人要求政府运用国家实力,但他们可能不了解中国在外侨民问题的复杂性。中国人在外经商、淘金、种地,有合法的,也有非法居留者。中国人到加纳淘金,很多都是持旅游签证,居留从业就是非法的,况且加纳法律不允许外国人拥有金矿开采权。在俄远东,有一半中国人是非法居留。他们的权利是一件复杂的事。
如何对在外侨民实施保护,有关部门似乎至今尚未理出一个头绪。对于合法在外经商、淘金、种地的,驻外使领馆可能尽力了。但据媒体公开报道,对于那些非法居留的,驻外使领馆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一旦出事,消极态度导致保护跟不上的情况就出现了。
保持低调,是我国外交上的惯例,但现在是全球化时代,中国人已经到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保护在外公民和企业的权利,已经是政府无可回避的新课题。随着中国发展,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走出去,对其合法权利的外交保护必须跟进,不能缺位或滞后。
对于合法走出去的人,自然要保护其权利;即便是非法居留外国的侨民,也有其基本人权和合法权利,国家理应通过外交渠道给予合理关切与保护。近些年,先后有英国、菲律宾要求中国政府宽大处理其公民的贩毒罪行,有的国家甚至派出副总统进行外交斡旋。可见外交保护的尺度,可以相当大,至于有关国家接受到何种程度,那是另一回事。
当然,一味逞强,一味地把事情闹大,并不符合中国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也未必符合国家利益。而要得到民众理解,公开应该是一个前提。过去,有关部门做了工作,但国内民众不知情;有时候又因为缺少民意压力,有关部门缺少交涉的动力,引发大家的不满。为了让人们作出理性判断,理应发挥媒体的传播功能,让国内民众了解全面情况,避免非理性起哄。
要保护好在外侨民,还要对中国人走出去的情况心中有数。他们为什么要出去,有多少人想出去?我们的驻外使领馆通常说,非法侨民老是躲着自己,所以不知情。既然人数成千上万,不弄清事实就是失职。有关部门还可以收集信息,研判国外对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中国人到国外发展的空间到底有多大,可能的话,可以达成政府间协议。然后,对于非法移民,加大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