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名小伙因为未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被与妇女同行的男子连扇5个耳光,鼻血直流,女子亦责骂 小伙“不知道让座”。我认为这实际上是短缺公共资源的优先配给权争夺战,是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看威逼让座的话,其实可以给新闻中 的动手者定性成利益冲突下的道德暴力,而现实生活中那些或喋喋不休或指手画脚叫人让座者则是非直接利益冲突的道德暴力。
什么是道德暴力?道德本身是软法,没有强制约束力,但当他人或舆论以道德来要求一个人必须做某事,或不得做某事的时候,那就是道德暴力。逼人让座就是最典型的道德暴力,而我们近年来的道德暴力更是比比皆是。
例如汶川地震后,几乎每个明星、企业的捐款金额都被人晒到了网上,捐的少的会不断的受到网民 的指责和诘问。又如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中,特别是微博等新兴媒体上,如果不跟着人们一起反体制,为政府说几句好话,那么就会迅速淹没在一片口水当中,这种堵 人言论的做法也是道德暴力。再如当前的反日情绪浓厚,如果我们某位明星恰巧被曝用了什么日货,或代言了什么日本产品,那么必然会遭致口诛笔伐。这都是道德 暴力表现。
但比较有意思的是,国人在道德上既有暴力的一面,也有麻木的一面。反映在现实中就是如某网友所说的“大家对公交车上小偷行窃而无动于衷,而对小伙子不让座却大打出手”。街上有人打架,总是围观的多,劝架的少;面对摔倒的老人也总是冷漠的多,热心的少。
那么是不是道德暴力者与道德麻木者是两群不同的人呢?并非如此,就如同暴力反日的爱国小伙其 实与仇视社会的愤怒青年是同一伙人一样,道德暴力者与麻木者也从来就是一个人,只不过是在不同事情上有着不同表现。例如那些在街上看到偷窃行为却不敢言语 的人,多半回到家后要在网上大骂一通政府,认为其要为治安不好承担责任,甚至有模有样的提出几点建议。那些从未报名参加听证会,对召开听证会的通知也不关 心的人,往往会在听证会召开后大骂听证代表是托,不反映自己意见等等。
之所以国人在道德上会出现这种暴力与麻木的两面性,笔者认为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家有对社 会风气明显不满的道德高度,却又总想着风气的改变从别人先开始,自己跟在后面。二是大家总喜欢严以律人,宽以待己,对自己总是能想出各种理由与借口,用双 重标准要求。三是绕不开的国民性问题,个人的素质与社会发展程度是绑定的,只有经济与社会发展到较高程度后,人们的素质才会大面积提高,但实际上是我们确 实有“一个人是奴隶、一群人是暴民”的民性特征,不过也许这是人类的共同本性。
此外,道德暴力环境的形成,特别是网络暴力的产生,媒体和我们的教育也有一定的责任。微博让 人们用转发代替了思考,应试教育让人们学会了快速阅读却丢掉了自主辨别,所以当前九个人选择暴力辱骂的时候,第十个人往往会盲从;而当九十九个人都在骂一 件事的时候,唯一的辩护者也只能落得被道德暴力伤害的下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