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葫芦里走出的”拉祜族
我们说到古人的定情之物就会想到玉佩,说到结婚就会想到红色的喜服,说到北京就会想到长城……许多普通的事物在特定的文化面前都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而葫芦就是拉祜族具有传奇色彩和象征性的吉样物。拉祜族自古就有“人从葫芦出来”的神话,拉祜族把葫芦视为圣物,象征拉祜族从葫芦中走出,向太阳奔去的精神追求和吉祥幸福的美好心愿。
欢乐的葫芦节
拉祜人民能歌善舞,每逢年节,吹笙跳舞,通宵达旦。拉祜族是一个节日众多的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葫芦节、扩塔节、太阳节、月亮节、搭桥节、尝新节、火把节、端干节、献新米节、分猪肉节等,其中尤以葫芦节最为隆重。
葫芦节,拉祜语称为“阿朋阿龙尼”,是拉祜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十月初十。
每当葫芦节到来,拉祜族人民欢欣鼓舞。一大早,就穿着独特的民族服装,带着自酿的美酒和糯米粑粑,杀猪宰鸡,集中在村子里的广场上,通宵达旦,载歌载舞,开始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全寨或数寨人同场欢舞,数十数百支芦笙同时吹奏,气势宏大,十分壮观。
午饭后,广场中央放置着一张木桌,桌面上端端正正地插了一枝青翠欲滴的松枝,桌子下面的土地上,插着三枝青烟袅袅的香。几位老者在场子中心吹响了葫芦笙,边吹边跳,很快就进入了忘我的境界。天真无邪的儿童们按捺不住跟在老人的后面,合着葫芦笙的节拍,以松枝为圆心,手牵手地围成了一个圈儿欢快地跳起来,构成了一幅动人的老少欢乐图;男人们吹起芦笙,姑娘们跳起欢快的舞蹈,妇女们用大碗斟酒,一碗一碗地送给芦笙手和跳舞的人们,不论男人还是女人,接过酒一饮而尽。舞蹈尽情地表现一年四季中,人们辛勤劳动、丰收的喜悦。他们以跳歌的形式感谢上天赐予的阳光和雨水,感谢风调雨顺,感谢万物生长,感谢“葫芦”带给他们生命的圣灵 ,他们认为“生命”是永远值得感谢的。
入夜,熊熊的篝火,伴着葫芦笙悠扬的音乐、敲着低沉的木鼓,老人们歌唱着生命的欢乐与不易。一个个凄美、欢乐的故事随着老人的歌声,在火光中跳跃,在木鼓声中回响,在月色中环绕,在生命之河中流淌。就这样,三天三夜中,人们不停地跳着、唱着、唱着、跳着,尽情地欢乐,忘我地陶醉。渴了,喝口米酒,饿了,吃一口粑粑,累了、困了,休息一下接着再跳、再唱。这就是以葫芦为吉祥物的拉祜族,与葫芦的不解之缘成为一种凝结全民族四十多万人欢腾的仪式。
永不消逝的葫芦笙
拉祜族在创世史诗中说,人类的始祖扎笛和娜笛是从葫芦中诞生的,拉祜族的祖先也是从葫芦里出来的。
拉祜族芦笙的来源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过去拉祜族有五兄弟,互不团结,明争暗斗。他们的父母用五根竹管插入葫芦中,做成葫芦笙,吹出了和谐感人的曲调,唤回了孩子们的良知,使他们懂得和谐团结的重要,停止了无意义的争斗。拉祜族认为,葫芦做成的芦笙本身就是一种神圣的象征,吹响的芦葫笙告诉人们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团结和谐、和睦共处。
拉祜族用葫芦装水、装酒、装火药、储藏谷种、做葫芦笙。葫芦有许多优点,装水水质清、装酒不跑味、装火药不怕潮、储藏谷种兆丰年。拉祜人离不开葫芦,除了按照民族的习俗在农忙中的短暂时期要让芦笙“歇窝”,其它时间拉祜人与芦笙总是形影不离,朝夕相伴。拉祜男人,身上至少有三个葫芦:一个装水或酒,一个装火药,一个就是葫芦笙。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葫芦笙就一直伴随着拉祜人:老年人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吹响葫芦笙,用心中的乐章去迎接新的黎明;年轻人每天上工和收工,总是一边吹着芦笙一边走,哪怕负重而行,他们也不愿放下手中的葫芦笙;无论怎么累,只要芦笙一响就解了乏;逢年节和欢庆的时候,拉祜族人以芦笙来相互传播心中的喜悦;恋爱时,他们靠芦笙来传达心底的秘密;收获时,他们用芦笙来颂赞辛勤的汗水,感谢上苍的恩赐;苦闷时,他们借芦笙来驱散胸中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