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认识
修正液(又称涂改液、立可白)是一种白色不透明颜料,涂在纸上以遮盖错字,干涸后可于其上重新书写。修正液可能于1951年由美国秘书贝蒂·奈史密斯·格莱姆(Bette Nesmith Graham)发明,她也是顽童合唱团(The Monkees)前成员麦克·奈史密斯(Michael Nesmith)的母亲。修正液传统上用小瓶子来包装,瓶盖附带一支小扫帚或者三角形的发泡塑胶浸在修正液里面。由于修正液挥发性极高(亦即干涸得快),未用完的修正液留在瓶里容易变得太浓而难以使用。因此,修正液制造商通常也会附带售卖稀释剂。修正液在发明文字处理器之前,让打字或写作变得更加方便。近年开始出现笔形状的修正液,修正笔的里面装有弹簧,将笔尖按在纸张上可涂出改错液,这比扫帚型的更能平均地涂出修正液,也不会像瓶装的容易干涸。
使用现状
据调查,2007年上海至少有85%以上的中小学生使用“修正液”,有的班级甚至达到了100%。从我校的同学来看,因为考试禁止使用修正液,所以大部分同学在使用胶带,但还有少数同学平时在使用修正液。因为修正液使用起来比橡皮、胶带方便、快捷,且纸张不会破损,所以广为流传。
危害
我了解到,上海卢湾三中心小学同学把柳条鱼养在三个瓶子里,两个瓶子分别加进3滴或2滴“修正液”,另一瓶不加“修正液”,一周后结果出来了,加了“修正液”的瓶子里鱼明显死得多。“修正液”会有这么大的毒性吗?
据了解,修正液成分的主要溶剂可分为三类:三氯乙烷、甲基环乙烷、环乙烷,其毒性危害的强弱和浓度成正比。
因为溶剂有毒,所以修正液如被吸入人体或粘在皮肤上,将引起慢性中毒,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长期使用此类产品,将有可能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更为严重是可能会导致白血病等并发症。有些同学在做作业时,经常使用修正液涂改,以致吸入那些有刺激性气味的气味。有些同学为寻求快干,用手去擦拭未干的表面,结果将液体粘在皮肤上。更有甚者,有的学习还把修正液当成玩具,互相挤射,倘若液体进入人眼,后果将不堪设想。
受消协委托,权威检测机构2007年对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出售的19种不同品牌的修正液样品进行测试,发现全部样品均不同程度地含有甲基环己烷、二氯乙烷等8种易挥发的有机溶剂,5种牌号的样品含有微量铅,1种含有微量钡。专家指出,这些如被吸入人体或沾在皮肤上,可能引起慢性中毒,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值得注意的是,送检的13种进口修正液样品均无中文标识。
我们还发现基本每一种修正液的外包装上都写着"环保型"这三个字。但它们的内部成分还是没有离开甲基环乙烷,而我们从上表中知道了它是有害的。所以"环保型"修正液并不真实。同学们不要被这虚假广告所蒙骗。
建议
所以我们建议学校对学生使用修正液的问题加以重视,对修正液的危害加以宣传。这里也提醒同学们答题时,多加认真,仔细,尽量少用或不用修正液,干脆使用橡皮。如一定要使用,在使用修正液时应避免鼻、口过于靠近修正液的表面,还应避免将修正液溅到皮肤上、手指上,千万不能为了图一时的快干而用手擦拭。同时也希望有关厂家改进技术,多加分析,改良出好的修正液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