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为什么容易上瘾
我们都知道奶茶喝多了容易长胖,对身体也不好,但日常却很难控制住想喝奶茶的欲望,为什么奶茶如此容易让人上瘾呢?今天我们就请来专家跟大家讲讲其中的原因,顺便教教各位如何更健康地喝奶茶。
奶茶为什么容易上瘾
上瘾的直接原因:大脑发出的快乐指令!喝了就会开心!
就像你是否渴望吃甜食,并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而是下丘脑。下丘脑产生的多巴胺是让人成瘾的主要“小魔鬼”。
多巴胺怎么让你对糖成瘾?
这种“成瘾”离不开人体大脑中存在的奖赏回路。
我们的大脑有两个半球,每侧半球各有一个伏隔核。多巴胺在位于腹侧被盖区(VTA)内的神经细胞体中产生,并且在伏隔核和前额叶皮质中释放。奖赏回路被多巴胺刺激以后,就会让伏隔核发挥作用,控制机体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觉得有点复杂?看起来有点饶?没关系,这样理解就好:
多巴胺→奖赏回路→伏隔核→要吃!→杏仁核→兴奋!→隔膜和前额叶皮质→锁定目标→吃!→感觉皮层→好吃!开心!
甜食可以激活中枢神经,刺激多巴胺的产生,奶茶就是甜食中的一员!
在以上参与的各个区的协同作用下,使人产生了满足感,然后就越来越喜欢吃糖带来的这种感觉,也就形成了成瘾行为。
基于大脑对快乐的渴望,让你喝奶茶根本停不下来!
一篇《人类为什么痴迷于奶茶?》的文章这样写道:“奶茶的传播真的很像生物入侵,一旦在某地开始走俏,就会短时间内大面积扩散,迅速征服男女老少的胃和心。”而且凡是喝完奶茶的人,普遍会呈现一种满足的靡靡之态。
每天摄入多少糖分最好
中国藏蒙地区喝的传统奶茶,采用砖茶和鲜奶加盐熬制而成,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日常饮品,不但驱寒,还有益于健康。但是今天人们手捧一杯的是港式和台式那样的甜奶茶。奶茶中的甜味,是它神奇魅力的来源之一。试着设想一杯完全没有甜味的奶茶,是多么寡淡、没有灵魂。
1970年代,有位叫做雅各布·斯坦纳的口腔生物学教授做了个实验,他给还未尝过母乳的新生儿喂糖水,然后在论文中写道:“那表情明显很放松,挂着心满意足的微笑。餐后仍然舔舐嘴唇,做吮吸之态。”他又给新生儿喂苦水,新生儿吐了出来。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一份有关成年人和儿童糖摄入的指南中提到,建议把游离糖,即人们在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和双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的摄入量限制在每天50克之内,最好能进一步限制在25克以下。
2017年8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27家主流奶茶品牌的51款畅销奶茶进行了测试,发现27款正常甜度奶茶中,平均含糖量为每杯34克,最多的高达每杯62克。一杯奶茶喝完,留给其他食物的糖摄入量,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了。
如何更健康地喝奶茶
2021年1月,湖南长沙一位每天平均都要饮用一杯奶茶的22岁女教师突然送进ICU,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是一种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她几乎每天都要喝一杯奶茶。类似新闻不少,有一位28岁程序员每天喝三四杯奶茶,3个月暴瘦20斤后酮症酸中毒……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硕士、营养师说,这些病例本身之前可能都有高血糖,甚至是糖尿病的问题,对正常的健康人来说,正常喝奶茶应不会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但是,即便不会走到这个极端,人们还是希望能够更加健康地获得快乐。左手一杯奶茶、右手一杯可乐的年轻人们,有的已经开始了“半糖主义”的生活;在豆瓣、知乎等社区,“怎样喝奶茶不会发胖”“经常喝奶茶有什么后果”等话题下聚集了大量的人。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教了在家自制奶茶的方法:煮红茶或者泡红茶包来做茶底,加上鲜牛奶和糖或者蜂蜜。用红茶是最好的,因为红茶是全发酵茶,口感更醇厚。如果一定要喝外面卖的奶茶,那就选择以牛奶为主要原料的奶茶。田雪指出,如果买奶茶的地方用的不是盒装鲜奶,而是粉末状或者不像牛奶包装的液体,那就很有可能是植脂末了。
有营养师指出,擦亮火眼金睛,一般来说,标注了“拿铁”“醇奶”“牛乳”的更有可能是真正添加了牛奶,而不是植脂末。尽管“少糖”“无糖”也有陷阱,但是尽量选择三分糖以下,毕竟少一点,就健康一点。奶盖、红豆这类高脂肪、高糖分的小料,也应该尽量避免。(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