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时是几点
凌晨5点-7点
因为时正值朝暝冉冉东升,故又谓之日出。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23点至1点为子时,1点至3点为丑时,3至5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辰制
1、子时 ( 23时至01时);
2、丑时 ( 01时至03时);
3、寅时 ( 03时至05时);
4、卯时 ( 05时至07时);
5、辰时 ( 07时至09时);
6、巳时 ( 09 时至11时);
7、午时 ( 11时至13时);
8、未时 ( 13时至15时);
9、申时 ( 15时至17时);
10、酉时 ( 17时至19时);
11、戌时 ( 19时至21时);
12、亥时 ( 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我国古代很早就使用干支纪时
而将12个地支应用于天空区划,就是十二辰;即沿天赤道从东向西将周天分为12个等分,用地平方位中的十二支名称来表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当星宿南中天时,十二辰与地平方位的十二支完全对应上,其中正东为卯,正南为午,正西为酉,正北为子。
这种方位表示法,我们至今仍在使用,比如把正北到正南经过天顶的大圆称为子午线。同时,我们还用太阳与这种方位的关系来表示时间,比如日出时为卯时,太阳当头照时为午时,日没时为酉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