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五服为多少辈
五辈
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农村所说的“五服”,指的是九族: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这九代以外的本家族的人是“出五服”的人,关系较远。今人以为,这一说,最正确。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流行这一说法。
出五服的意思是:亲属关系超过五代,不再为之服丧,叫做出服,也叫出五服,在婚嫁中出五服即可通婚,现代人多认为五服是五代,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五代算一服,出五服要二十五代。
“五服”的含义
“五服”的含义很多。最初指“天子、诸候、卿、大扶士"五等服式。 《汉书地理志》:“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周朝时指五种行政区划。《国语:周语》 :“先王之制 ,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具体而言,即以王畿为中心,按相等远近作正方形或圆形边界,依次划分区域为“甸服”、"侯服”、”宾服” ( 又作“绥服”)、“要服”、 “荒服”, 是为“五服“。
”服”是指服事天子之意。五百里为一服,《书.益稷》 :”弼成五服 ,至于五千。”孔传:“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我们通常说的“五服”是指出丧的5种不同服饰。封建社会按父亲的血缘关系来区分辈分和长幼,以父宗为重。自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儿、孙、曾孙、玄孙为九族。九族之内,若有亲属死亡,则视其和己身关系,穿戴不同的服饰,这便是“五服”制度。
扩展资料
五服的本意是五种丧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根据亲戚关系的远近而确定的。中国的丧服全用麻布制成,所以有“披麻戴孝”的说法,而麻布的粗细、生熟以及缝制方法的不同,把丧服分为了五种,代表着不同的亲戚关系。
后来,五服被引申为这五种丧服所对应的亲戚关系。如果出了五服,那么亲戚关系就非常微乎其微了,也不需要为对方服丧了。隋代李密《陈情表》中写道:“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其中“期”指服丧一年,而“功”指的就是大功小功。李密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已经没有五服之内的亲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