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毓垣是谁的后代

溥伟
爱新觉罗·毓鋆,爱新觉罗氏,号安仁居士,汉名刘柱林,生于中国北京,清朝皇室后裔,正红旗人,台湾著名儒家学者,创办奉元书院,以私人讲学,外界都敬称其为“毓老”而不名。
毓老在台湾宣扬中华文化六十余年,述而不作,及门弟子有上万人之多,遍及海内外与各行业。毓老一生倡经世致用之学并注重对时势之分析,为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注入了真实的生命和生机。
爱新觉罗·毓鋆乃满清皇族,源出礼亲王代善一脉,其父亲即末代和硕礼亲王诚厚,毓鋆生于1906年,与满清末代皇帝溥仪同年,四岁由母亲亲授四书,六岁开始进宫陪溥仪读书,受业于王国维、康有为、梁启超等名儒。十三岁读完十三经,后留学日本、德国学习军事。
爱新觉罗·溥伟(1880年12月30日—1936年10月10日),别称锡晋斋主,清末宗室,宗社党主要成员之一,道光帝旻宁曾孙,恭亲王奕訢之孙,贝勒载滢之子。
溥伟于1880年(光绪六年)12月13日出生于北京,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袭封恭亲王爵位。历任官房大臣、正红旗满洲都统、禁烟事务大臣等要职。1911年(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东山再起,遭到溥伟和良弼的坚决反对,并组织宗社党,企图阻止南北和谈。但在良弼死后,宗社党成员纷纷逃离北京,溥伟也只得避居青岛。
清朝灭亡后,溥伟勾结日本人,意图恢复清朝统治,并在东北发起满蒙独立运动。不久又移居大连。九一八事变之后,为诱使溥仪与日本人合作,日本人别有用心的安排溥伟在沈阳祭陵。溥仪见状决定和日本人合作。从此,溥仪对溥伟心存戒虑,未给溥伟一官半职,连零钱也不肯接济,1936年,溥伟卒于新华旅社,时年五十六岁。
政治主张
在辛亥革命时期,与肃亲王善耆等人组织“宗社党”,妄图复辟清室,拒绝在清帝“退位诏书”上签字,主张整兵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军占领青岛,他妄图借用日本势力复辟清室。在日军的支持下,他和善耆搞起“满蒙独立运动”,重建已被解散的宗社党,还在辽东一带召纳土匪,秘密组织“勤王军”。1922年2月善耆死亡,溥伟复辟清室成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