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为什么叫水星
水星的名字是因为古人取名时按照金木水火土排序得来的。一方面,是因为古时候的中国人受限于观测手段,看到的水星是那种白白的,以为真有水;另一方面,因为公转周期只有88天,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水星已经围绕太阳转了4周多。而古人里的金木水火土里,水是最为灵动而快速的,所以水星因此得名。
水星上没有水却叫水星是因为人们按照水星微微发蓝的现象,就按“金木水火土”来命名为水星。古时候,用阴阳五行代表日、月、行星,把行星叫成金、木、水、火、土等。水星只不过是古人给这个星球起的名字,并不是认为上面水多才这样叫的,就像金星上面并不全是金子一样。水星有着太阳系行星中最大的轨道倾角。水星轨道的近日点每世纪比牛顿力学的预测多出43弧秒(角秒)的进动,这种现象直到20世纪才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得到解释。其实水星除了叫做水星,还有启明星、辰星的说法,这主要是从它大多在早上太阳还没出那会可见而得名的。
在中国,最早将水星称为辰星,因为它在地球轨道内,我们能看到它的机会很少,只有大清早或黄昏时距离地平线不过一辰的区域内(一日有12时辰,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故一辰为三十度),所以称为辰星。
古代,仅用肉眼就能观测到日、月和五大行星,我们的祖先,就给了日、月及五大行星以特殊的位置,想象它们主宰着物质世界,它们所在的位置就是天神的驻地,于是,就按照五行对其命名。
日月的名字又分别叫作太阳、太阴,又用五行来表示五大行星,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水星、金星、火星、土星、木星的名字。
水星在我国古代也被称做“辰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离太阳最近,与太阳的距离为天文单位,即5. 791万千米,直径为地球的38%,质量 为地球的5. 5%,密度为水的5. 4倍,轨道的偏心率较 大,为0.21。公转周期为88天,自转周期为59天。面 向太阳一面温度为400^。背向太阳一面为-160^,水星上有许多环形山,并有很强的磁场,表面强度为地球的1%。外壳由多孔土壤或类似月球表土的岩石粉末组成。水星甚至比木星的卫星Ganymede(木卫三)和土 星的卫星Titan (土卫六)还小。
水星的特点
水星被称为“第二地球”,是外部由岩石构成的直径约4880千米的类地行星,密度和地球几乎相同,其内核被认为是占水星半径四分之三的巨大铁核。
2、含有水源
作为第一个进入水星轨道的人类探测器,“信使”号获得许多重要发现,比如它证实了科学家多年的猜测,即水星北极地区贮存着数十亿吨水冰。
3、超高温度
水星白天太阳直射处温度可高达430摄氏度,夜晚温度则降至零下170摄氏度,昼夜温差达600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