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后啊太后啊头上戴的叫什么
钿子
皇后朝冠除中央顶饰三层金凤外,朱纬上还缀一周金凤共7只和金翟1只,位于后面的金翟向脑后垂珠为饰,皇后为五行二就,冠后有垂护领。
朝冠
皇太后、皇后朝冠。冬用熏貂,夏用青绒。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凤,饰东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衔大东珠一。朱纬上周缀金凤七,饰东珠各九。猫睛石各一,珍珠各二十一。后金翟一,饰猫睛石一,珍珠十六。翟尾垂珠五行二就。共珍珠三百有二。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六,未缀珊瑚。护领垂明黄绦。未缀宝石,带用青缎。皇贵妃与皇后的差别在于翟尾垂珠三行二就,嵌珠少。贵妃,与皇贵妃制同。但为金黄绦。妃冠顶二层,金凤五,金黄绦。嫔,与妃制同,但冠身嵌珠不同。
寓意
头簪作为首饰戴在头上,不仅起到美饰发髻的作用,簪头制成的寓意吉语还有托物寄情、表达心声意愿的美好追求。就清代后妃遗留下的簪饰来说,形式之多,花样之广是前代各个时期所不及的。曾在珍宝馆展出的一支畸形珠“童子报平安”簪,就是一件少有的珍品。簪头是一特大畸形珍珠,约五厘米长,看上去就像一顽童在作舞蹈状。在畸形珠左边饰一蓝宝石雕琢的宝瓶,瓶口插几枝细细的红珊瑚枝衬托著一个“安”字。顽童背后一柄金如意柄,将其与宝瓶连为一体,并将金累丝灵芝如意头露在顽童右侧。从顽童装饰看是个男孩。整个如意连在一起便称之为“童子报平安”,或“童子如意平安”。
后妃戴簪有季节性
冬春两季戴金簪,到立夏这天换下金簪戴玉簪。直到立冬又换上食簪。清晚期在慈禧身边当过女翻译的裕德龄女士回忆:1903年农历四月24日是立夏,“这一天每个人都得换下金簪戴玉簪”。就在这一天,慈禧赐给裕德龄母亲、妹妹和她本人每人一支玉簪,“太后拣了支很美的给我母亲,说这支簪曾有三个皇后戴过,又拣了两支很美丽的给我们姐妹俩各一支,说这两支是一对,其中一支是东太后常戴的,一支是她自己年轻时戴的”。清末,后妃头上簪子多都是祖宗传下来的遗物,宫中后妃都视若珍宝。
吉服冠
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吉服冠,熏貂为之,上缀朱纬,顶用东珠,妃嫔顶用碧垭。
金约:皇太后、皇后镂金云十三,垂五行三就珠;妃镂金云十一,垂三行二就珠;嫔镂金云八,垂三行二就珠。
领约:皇太后。皇后矮金为之, 饰东珠十一,垂明黄绦;皇贵妃、镂金为之,饰东珠七,垂明黄绦。贵妃、妃与皇妃制同,绦为金黄色,嫔朝珠三盘,珊瑚一,绦金黄色。
彩悦:皇太后、皇后、皇贵妃,绿色,秀文为五谷丰登,绦明黄条;嫔,绿色,不锈花纹,金黄色绦。
耳饰:皇太后、皇后,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一等东珠各二;皇贵妃、贵妃耳饰,用二等东珠;妃耳饰用三等东珠;嫔耳饰用四等东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