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祖先是谁

“回纥”人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
回族的祖先是“回纥”人(“回鹘”人)。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最初为他称,后来才演变为自称。“回回”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指唐代以来安西(今新疆南部及葱岭以西部分地区)一带的“回纥”人(“回鹘”人)。“回回”可能是“回纥”、“回鹘”的音转或俗写。
回族习惯在住地修建“礼拜寺”,多围寺而居。礼拜寺渐渐统称为清真寺。“清真”是“伊斯兰”在中国的汉文意译。“清真”一般解释为“清洁真实”。
饮食以米、面为主,吃牛、羊、鸡、鱼肉等。逢年过节炸“油香”、“撒子”等食品。回民很爱喝茶,招待客人时,还要在茶里加上冰糖、红枣等。清真风味小吃享有盛誉。
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都戴白色小帽,穿白衬衫、黑坎肩,妇女戴黑、白或绿色的盖头,老年妇女爱穿黑色大襟衫袄,农村妇女喜欢穿色彩鲜艳的服装。
普遍实行土葬、快葬。一般早晨死去,中午就要埋葬,晚上死去,第二天早晨就埋葬。要请阿訇主持殡葬,将死者净身后用白布包身土葬,用移尸匣运入墓地。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重大而隆重的节日,于伊斯兰教历的十月一日举行。在新疆地区,开斋节称为肉孜节,肉孜是被斯语,意为斋戒。穆斯林每年都要守斋一个月。封斋期间,穆斯林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斋饭,可以吃饱、喝足,日出后至太阳西下不准进食、喝水。斋月里,要求穆斯林克制一切私欲。小孩、老弱病人和孕妇可以不守斋。斋戒期满后,就是开斋节。这天清晨,穆斯林纷纷聚集在清真寺举行礼拜,然后开始节日活动。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的传统节日,于每年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举行。古尔邦含有牺牲、献身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