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有效学习

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有效学习的方法:1、选择简洁方便的学习渠道和方式。2、每天早上固定抽出十分钟学习时间,并持续不断的坚持下去。3、每天除了学习,一定要有学习笔记,记录学习的收获,提练精华部分或书中的关键词,关键句。4、每天都能有效的利用这些零碎时间学习,提练,运用,改善,每天坚持,让碎片化学习,随时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碎片化时间也是指一小块相对较短的时间,可以是等公交车的的几分钟时间;可以是坐地铁的几十分钟时间;也可以是其他的一些等待, 无聊的时间。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时间就是金钱,要想获得有价值的人的时间,你需要付出的绝不仅仅是金钱成本,背后还要付出不可预估的机会成本和人际交往成本。三分钟的价值,超乎你的想象。找到你想见的人,你立马可以拥有他的3分钟时间。这对于任何一个有人脉需求的人来说,无疑具有难以拒绝的诱惑力。
学校教育时空的界定
天地二分是人存在的象征。正是在天地二分中,我们看到了两种时间——宇宙之钟提示着周期、节律、秩序和时机,生命之钟提示着生命的生长、衰老、死亡以及不可逆性。这便形成了我们的时间经验。哲学对时间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过程。春秋的管子以“天地万物之橐,宙合有橐天地”(管子《宙合》)的认识描述了时间的无限性及不可逆性。战国尸佼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尸子》)老子认为天地万物由“道”生成,并提出了“周而复始”的命题。
《易经》中“生生之谓易”和“一阴一阳之谓道”体现了时间是阴阳消长的流程。孔子提出:为人处事须在矛盾的双方或事象的两端之间“执其中”。孟子进一步提出“时中”,即“顺时”和“适时”。庄子认为“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庄子《庚桑楚》)古希腊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表达了运动的时间观。
亚里士多德从人的外在中找到时间并定义为“时间是计算前后出现的运动得到的所计之数”。中世纪奥古斯丁“时间是人心灵的延伸”的看法将时间与人的主观感受联系起来。18世纪康德将时间纳入人主体的内在。柏格森认为只有“真实时间”才是生命的本质。20世纪海德格尔则把时间看成是人的此在。学校教育时间即指在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所持续展开的过程及安排。学校教育活动有计划、有目的的突出表现就是由学制所限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教育年限、由校历所限定的开学与放假时间以及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