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在哪里?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河西走廊因地势较低,形状狭长,且又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而得名。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古西北首府所在地,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丝路西去的咽喉,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必争之地
为了夺得河西走廊,西汉虽牺牲了数以万计的将士,及耗费了数不尽的财富,但是这一切却都是值得的,河西走廊对西汉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关乎着国本。
《历史的地理枢纽》一书曾这样说过:“一个富庶的定居农耕地区,从来都是周围毗邻的蛮族人觊觎和劫掠的对象”,自西周始,繁荣富庶的中原地区就一直被游牧民族所窥视,他们觊觎中原的繁华,垂涎中原的富庶,时时刻刻都在想着要将这块土地据为己有。然而,中原不但富庶,且强悍!百年的战事,早已将中原列国的军队锤炼成一支百战之师,各国之间虽有强弱之分,但面对游牧民族,却始终都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此时,就算是最弱的燕国,亦可将游牧民族中最强大的部落打得狼狈逃窜。公元前300年,燕将秦开率数万燕军北征东胡,迫使东胡北退千余里,取地两千余里,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
之后,秦国一统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大秦王朝,中原就更是压着游牧民族打。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命蒙恬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匈奴惨败,被迫北退数百里,而后蒙恬镇守北方,数十年间,匈奴慑其威猛,不敢再入中原半步。
河西走廊深居内陆,属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温湿的海洋气流一般很难越过乌鞘岭,对它影响较小,年平均降水量仅50~150毫米。冬季严寒,1月气温在一10°C左右;夏季较热,7月气温在25°C以上。昼夜温差大,可达16~20°C,个别地方,如敦煌在极端情况下可达35°C以上。云量少,日照丰富,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左右,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
但常年多风,冬季造成强烈的吹雪,春季造成黄沙飞舞的风暴。特别是它北边紧紧地被腾格里、巴丹吉林和西端的塔克拉玛千三个大沙漠包围着。长期以来,流沙一直向东南蔓延,侵蚀着良田、草原、湖泊和村庄。武威、张掖、酒泉三地区,有将近一半的耕地受着严重的沙害,成了“登高远望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庄园农田被沙压,流离失所走天涯”;“今夜不知宿何处,平沙万里绝间”的惨景。经过几辈人的努力已在许多绿洲边缘营造了防沙护田林网,大大减轻了风沙灾害,风沙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今日已呈现出人进沙退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