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区属于哪个市
广州市
南沙区属于:广东省广州市市辖区。
南沙区下辖6个镇和3个街道,总面积783.86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62.5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908.03亿元。
南沙区位于广州市最南端、珠江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东与东莞市隔江相望。西与中山市、佛山市顺德区接壤。北以沙湾水道为界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水相连。南濒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地处珠江出海口和大珠江三角洲地理几何中心,是珠江流域通向海洋的通道,连接珠江口岸城市群的枢纽,广州市唯一的出海通道,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总面积783.86平方公里。南沙区地质基底由古生界变质岩系构成,最老的下古生界震旦系变质砂岩、板岩、片岩及硅质岩,分布在南沙街的塘坑至南沙林场鸢鹅山一带。加里东期的混合花岗岩分布在南沙街深湾。大面积的基岩是燕山期的细粒、中粒、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分布在黄山鲁、大山乸山一带;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沉积的陆相砾岩、砂砾岩、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分布大虎山和小虎山一带。地形中间高、四周低。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台地、平原和滩涂,其中低丘台地占总面积47%,平原占53%。区内最高点黄山鲁山海拔295米。
民俗文化
水乡文化
南沙人民世代在江海、河涌、堤围、滩涂边生活,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和水乡文化。南沙黄阁麒麟舞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还有南沙水乡婚俗、香云纱染整技艺、南沙赛龙艇(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南沙疍家传统小食制作工艺等南沙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妈祖信俗
南沙居民世代靠海谋生,视妈祖为护航之神,每逢出海或遇天旱、洪涝都要祈求神灵庇佑,由此形成的妈祖信俗已延续近千年。
天后林默(960年~987年),民间称之妈祖,是沿海百姓崇祀的海神。传说她自幼聪慧,熟谙水性,常渡海救助遇险船工和渔民;她还能洞察风云变化,预测天气,告诉船户可否出航,保护渔舟及商船的安全,被人们尊称为神女。林默死后被奉为神祗,立祠供奉,尊称妈祖。天后宫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天后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天后忌日)都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游客和善信前来观光朝圣,而每逢初一、十五人潮如织,一直香火鼎盛。
“天后诞”是南沙区祭祀天后(妈祖)的民间风俗。传说天后是福建莆田人,生前积善行德,死后成护海女神,浮游于各岛屿,救难解危,保护出海船只安全。南沙地区旧俗于天后诞日(农历三月廿三日)在天后宫举行拜祭。南沙每年都会举行南沙妈祖文化旅游节,场面热闹。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方言
南沙区户籍人口中绝大多数人操粤语。南沙地区粤语属于广府片、高廉片、罗广片、四邑片4个片中的广府片。
南沙区处于广州市南部,若将广州市番禺和南沙两区作为一个整体板块来看,语言差异可分为5个片,即北部市桥片、沙湾片,中部沙田片,南部黄阁片、南沙片。南沙区大岗、东涌、榄核、横沥4个镇属沙田片,黄阁镇属黄阁片,南沙街、珠江街、万顷沙镇、龙穴街属南沙片。另万顷沙镇十一至十四涌居民是1973年从灵山、鱼窝头一带渔业生产队迁移过来,属沙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