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击匈奴的详细再详细的过程?
秦始皇横扫六合,南平百越,北击匈奴的详细再详细的过程?越详细越好!
您好,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秦朝简介: 1、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毒掌管。 2、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亲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并着手进行统一六国之策略。
3、前230年,秦派内史腾领兵攻韩,俘虏韩王4、前229年,秦派将军王翦领兵攻赵,前228年秦军进入邯郸,赵王献出地图投降,赵国遂亡。 5、前225年,秦派王贲领兵攻魏,引河水和沟水灌魏都大梁, 魏王假投降,魏亡。 6、前223年,秦派王翦领兵六十万攻打楚国,楚王负伤被俘,楚亡。
早在前227年时,燕太子曾派荆轲前往刺杀秦王,未成,秦乘机于前226年攻下燕都苏城,燕王喜迁到辽东,至前222年,秦攻辽东,俘燕王喜,燕亡。 7、前221年(秦王政26年),秦派王贲领兵由北向南攻齐,俘虏齐王建,齐亡。 8、至此,秦终于全部并吞了六国,完成了一统全国之大业。
建立中国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越,指我国五岭之南。(主要分布:今两广及福建、云南、贵州、越南等部分地区),其土族叫越人。春秋战国时,居岭南的南越与居江、浙的于越、浙江瓯江流域的东瓯、以及福建沿海的闽越、统称越族。有瓯越、南越、闽越等多种繁称,故名“百越”。
“百越”中的于越,在战国时属楚国,散居在江南沿海。公元前224年(秦23年),始皇命王翦率军攻楚,公元前222年(秦25年),秦军攻占楚江南地区,设置会稽(浙绍兴)郡统一于越。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发动统一“百越”战,其目的在于统一东瓯、闽越、南越等土族部落。
时年派任嚣(后任南海郡尉)为主将,赵佗(后任龙川令、自立为南越武帝)为副将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兵分五路向岭南地区推进,“一军塞铎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扼番禺之处、一军驻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注:铎城在今湖南靖西县西南,九嶷在今湖南宁远县南,番禺即今广州、南野在今江西南康县,余干在今江西余干县、乐平一带”。
集结于余干的秦军一举攻占东瓯,闽越地区。置闽中郡,随后加紧向岭南进军,却遇到岭南越族首领率越人凭借地利优势顽强抵抗。至令“秦军三年不解甲弛弩”(注:准南子。人间训)。这场战争之所以打得艰苦而持久,皆因广西、湖南交界处,山路崎岖、层峦丰满、叠嶂重岩。
战时交通运输上遇到很大困难。还时常遭到越人的偷袭而损兵折将。当时监御史禄是负责转运军队粮饷的秦吏,亦束手无策。由于统一岭南,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事业的组成部分。公元前219年,始皇见“百越之战”久攻不下,于是南渡淮水过长江,来到已被秦军攻克的湖南地区,亲自部署统一岭南,遂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秦始皇为沟通汉族与各地少数民族的关系,留下五十万大军在越族地区安居乐业。成了这里汉族的祖先。秦时的汉族与少数民族的通婚政策,加速了各民族的团结并疏通交通运输,秦统一六国后,“决运川防,夷去险阻”兴修不少水利。秦始皇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公元前214年—前213年),秦始皇遣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
战国时期,居住在中国北部的匈奴,已经进入奴隶制社会。占有今内蒙古、宁夏一带的广大草原地区。当时,中原各国忙于征战,无暇北顾,匈奴经常袭掠与其接壤的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地。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为解除匈奴对秦的威胁,命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三十三年春,蒙恬统主力军从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市南)北出长城攻其东;杨翁子率偏师由肖关(今宁夏固原东南)出长城攻其西。
匈奴败逃。秦遂取河南地(今内蒙古乌加河以南及伊克昭盟地)。沿河置44县,移民垦守。因匈奴不断来攻,次年秋,秦始皇复命蒙恬军又北渡黄河,取高阙(今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攻占阳山(今内蒙古乌加河北的狼山、阴山)、北假(今乌加河以南夹山带河地区)。
匈奴不敌,向北迁徙。为巩固河南地区,秦置九原郡(郡治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为防匈奴南下,蒙恬奉命征发大量民工在燕、赵、秦长城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对巩固秦北部边地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你能点击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