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良格是谁买回来的
徐增平
瓦良格是当初香港创律集团公司老总徐增平花了2000万美元买回来的。
徐增平,山东青岛人,1952年4月出生,1969年参军,1973年到广州军区体工大队,曾是一名篮球运动员,1983年退伍。1988年开始在香港经商。曾为香港顺利回归、中英两国军队顺利交接做出过积极贡献。现担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创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人物贡献
徐增平了解到中国曾探讨过购买"瓦良格"号航母,最后因故放弃的消息。他认为,中国不买这艘航母是可以理解的,但绝不能让它落到其他国家,尤其是对中国敌意的国家手中。
现在国力有限,在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军费也相当紧张,因此要国家一下子拿出上亿美元去买"瓦良格"号很不合算,倒不如由创律集团出资8000万美元,把实际价值超过1亿美元的"瓦良格"买回来,改建成海上旅游设施。"一旦国家需要,我和创律将毫不犹豫向国家献出这艘航空母舰,为国家服务",那时国家就有现成的母舰船身,无形中为中国海军装备航空母舰做好了基础准备,赢得了时间和技术。
徐增平及其助手数次前往乌克兰谈判,最终以2000万美元(加上罚息、打官司等总共花费一亿美元)的代价买下"瓦良格"。在美国的干预下,一九九九年土耳其政府不让"瓦良格"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瓦良格"受困黑海期间,创律公司每天向ITC公司支付8500美元,每个月还必须向乌克兰港口当局缴付1.7万美元的停泊费。ITC的拖船船员因为长期无法脱身而深为不满,徐增平总裁更是因此损失惨重。)直到二零零零年八月,土政府为争取外汇,要求中国开放对土耳其的旅游,当年八月才准许"瓦良格"通过海峡。
如今,徐增平梦想成真,二零零五年四月"瓦良格"进入大连造船厂,由政府接管,实行改造。
"瓦良格"回来过程历经艰难
“瓦良格”不是运回来,是用拖船拖回来的。当然,拖回来可不容易呀。首先,土耳其政府在美国的授意下故意刁难我们。“瓦良格”是在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建造的,它位于黑海之滨。只有一条窄窄的“博斯普鲁斯-----达达尼尔”海峡与外界相连。美国的两个北约盟友土耳其和希腊就扼守着这一条海峡。在美国的授意下,土耳其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由于“瓦良格”船身过于庞大而且没有动力,加上风向及水流难以控制,通过弯曲狭长的“博斯普鲁斯----达达尼尔”海峡极其危险而且不适宜。结果,“瓦良格”受困于黑海两年。期间产生的费用高得惊人,每月的停泊费用就达到2万美元,每天要支付给拖船公司8500美元的工资。在中国政府答应了土耳其苛刻的条件后,土耳其政府才放行。刚出了“博斯普鲁斯----达达尼尔”海峡,在爱琴海,又遇上了大风暴。拖船的绳子被扯断,人员被希腊海上救援队救走。“瓦良格”独自在大风暴中漂了两天。两天后风停了,雨住了。水手们给它重新系上缆绳,又开始上路了。本来是想从地中海穿越苏伊士运河,经印度洋、马六甲海峡进南海回到中国的。但没想到埃及却不允许它通过苏伊士运河。没办法,它只好经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绕道非洲好望角,再穿过印度洋、进马六甲海峡、入南海、经东海,于2002年3月3日到达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