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有多少人
一、西汉至清代
秦以前人口不详。西汉元始二年(前2年),零陵郡为21092户、139378人,占当时湖南辖域户数和人数的16.63%和19.43%。东汉永和五年(140)零陵郡的人口1001578人,约占湖南当时总人口数的35.6%,居第二位。
三国以后,零陵郡域缩小,人口亦相对减少。南朝宋时,零陵、营阳两郡合计为6047户、87020人,占湖南当时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的12.5%和19.4%。
唐代,零陵郡与今零陵地区辖域相差无几,由于政局稳定,封建经济繁荣,人口相应增加。
唐天宝年间(742~755),永、道二州人口合计为315231人,占当时湖南总人口数的30.9%。宋崇宁元年(1102),永、道二州辖地比唐代小,但人口却增至32.9万人。元、明二代,零陵境域战争激烈,灾荒与瘟疫频繁,人口大幅下降。元至和二十七年(1290),永、道二州人口仅20.68万人,比宋崇宁元年下降37.5%。
明万历元年(1578),永州府人口仅14.16万人,又比元至和二十七年下降31.53%。
清初至康熙雍正时期,由于实行“摊丁人亩”,废除人口税制,漏丁隐役现象减少,人口统计数字较前准确。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永州府人口已达168万人。
清道光六年(1826),永州府有31.5161万户,177.3763万人。尔后,因战争、灾荒和瘟疫等影响,从道光六年到咸丰十年(1860),历时34年,境内总人口仍与道光六年持平,增长率为零。道光二十年(1840)祁阳县户6.2944万,口37.7761万,与道光六年持平。
咸丰八年(1858)蓝山县户2.77万,口14.95万,也与道光六年持平。道光六年到同治九年(1870)的44年中,零陵县户9.07万,口39.90万,与道光六年比较,户减299,口少1。7万人。
二、民国时期
民国肇建后,过去离乡背井的永郡人口回到故乡,同时新工业和矿业萌芽,经济发展,有利于人121增殖。
至民国6年(1917),永郡(加蓝山)人口增长到342.65万,从清同治末年(1874)到民国6年历时43年,永郡总人口净增165.28万,平均每年增加3.8437万人。
民国6年后,南北军阀混战,加上国民党发动内战,到民国18年,境内有人口60.0198万户,277.5214万人,比民国6年减少65.13万人,平均每年减少5.4275万人。
民国19~23年,全区(包括蓝山,下同)总人口增长到291.8273万人,比民国18年增加14.3059万人,增长5.15%。
民国24年(1935),全区人口减少到283万人;民国28年(1939),继续减少到268.9388万人。
民国30年(1941),境内总人口增至280.3998万人。民国33年(1944),区境沦陷,日军烧杀掳掠,全区被日军屠杀12.09万人,其中零陵一县就被日军杀害近6万人。
民国34年(1945),日军投放细菌,区境内瘟疫流行,致铁路、公路沿线两旁村庄人员死亡惨重。
次年,又逢严重饥荒,仅祁阳县5~6月就饿死4650人。民国36年(1947),境内总人口减少至251.71万人。
三、新中国建立后
1949~1958年,全区人口从1949年的251.7580万人增至300.77万人,净增人12149.0120万人,增长22.71%。
1959~1961年,因灾荒严重,国民经济遇到困难,粮食紧缺,营养性水肿病流行,全区年均死亡率提高到23.53‰,出生率下降到8.56‰,自然增长率负14.97‰。1961年,全区总人口为283、6909万人,比1958年减少17.0791万人。
1962.1973年的12年间,由于忽视计划生育,全区人口达到399.7630万人,比1961年增加116.0721万人,增长率为40.920%,平均每年增长9.6726万人。
1978年后,各级政府重视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速下降。
1991年,全区人口524.2867万人,比1973年总人口净增124.5327万人,平均每年净增6.9180万人。
1992~1995年,区内计划生育工作走上正规化管理轨道,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急剧下降。1992年,全区总人口528.21万人,其中出生人口6.42万人,出生率为12.21‰;死亡3.25万人,死亡率为6.23‰;自然增长人口3.17万人,自然增长率为6‰。
1993年,全区总人口532.88万人,1994年538.30万人,1995年543.56万人。1992~1995年的4年问,全区净增人口19.27万人,平均每年净增4.82万人,平均自然增长率为9‰。
零陵地区1949~1995年人口表
以后的都没进行人口普查,不知道的(估计现在有800~900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