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中的下港人是什么意思?
我特想知道,闽南语中的下港人是什么意思?哪位大神知道啊
顶港有名声,下港有出名我们常在各种杂志媒体或是长辈的口中听到「顶港有名声,下港有出名」这句话。它原本是早期跑江湖卖膏药者的广告口号,藉此强调他们的产品非常出色。后来这句话被用来形容某项事物非常出名,传遍了全台湾,每个人都知道。但是「顶港」和「下港」是指台湾的什麼地方呢?原来「顶港」是指以「艋舺」的淡水河流域为中心的台湾北部,「下港」则是指以「安平」为中心的台湾南部,两者合起来代表了整个台湾。
台湾的开发史是由南而北开展的,首先开发的地区是台南,自15世纪以来即有开垦的纪录。到了西元1662 年,郑成功驱走荷兰人,并将热兰遮城改称「安平」,汉人势力从此成为台湾开发的主导势力。之后历经清朝统治,安平一直是台湾的政治、军事及贸易中心。安平港被指定为与大陆贸易的指定港口,设有官吏管理贸易往来,因此又称为「正港」。
如果货物不是从正港进出者,就会被视为偷渡走私,并常称正式进口的商品为「正港的」。台湾北部的开发则主要沿著淡水河,其中艋舺因位於台北盆地中心点,水陆交通位置重要。嘉庆后人口逐渐增加,使得台湾的经济重心渐向北移,艋舺也因此兴起,清廷亦将政府机构由新庄、淡水转移至此地。
约在道光年间,艋舺成为台湾北部的大商港,开始出现「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说法,府城、鹿港及艋舺三地广为人知,台湾发展愈加繁荣。1723年,清廷增设淡水厅,并将厅治移到竹堑城,台湾北部的地位愈形重要。而在没有公路及铁路前,台湾各地往来皆靠航运连络,人们多至府城、鹿港及艋舺三地搭船。
后来人们称从南部坐船来北部的人为「下港人」,而从北部坐船到南部的人则称为「顶港人」,下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