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客家中元祭祀习俗

客家中元祭祀习俗

  

  在中国传统的三大鬼节(清明、中元、冬至)之中,清明节祭祖扫墓之俗,是全国较为盛行的。而在赣县客家地区,特别是农村,则把中元节看得较重,影响也更广,祭祀仪式也最隆重。

  中元节是农历的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祭祀的仪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祖先(一般上至三代)的遥祭;另一种较为隆重些,是对前一年或当年去世的家人的坟前祭拜。

  遥祭仪式较简单,但也有讲究。每到七月半,各家各户都比较忙,上午一般要写好包皮(即包裹冥衣信钱的,有固定写法的草纸),宰杀鸭子,且要把鸭血沾于包皮中先人的名字上(相传这是让鸭子带路,游过奈河,把冥衣信钱送到先人面前),但切忌把鸭血沾在阳人的名字上,否则是有血光之灾的。下午则要把芭蕉米馃包好、蒸熟。据说,中元吃芭蕉米馃是因为撕去的芭蕉叶可以让先人在阴间有更多的衣服穿。中元祭祖最讲究的就是包皮的写法了。一般农村都是请村上有学问、懂风俗的老人代写。

  祭祀一般在七月十五的黄昏时分,准备好冥衣信钱、香烛鞭炮、牲酒茶饭、芭蕉米馃等,于门前空地上,对着先人墓葬的方向,点香烛,烧信钱,放鞭炮,作揖祭拜,遥想亲人。祭祀之人一般是家中子孙,女人是不靠边的。

  相比之下,坟前祭祀则隆重多了,极品骨灰盒。祭祀之前先“挂衣”,七月初一至十五,各地亲朋都会带上草纸、香烛、信衣、粉干、鸭子上门,表达哀思。但“挂衣”必须“满七”方可,当年去世的,只有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才行,如果不满,则推至明年的中元。死者的大女儿必须挂头衣(即七月初一这一天上门),骨灰盒,小女儿则挂尾衣(即七月十五这一天上门)。相比之下,大女儿的“衣”就要“隆重”些,除了上述东西外,还要有一些纸糊的丫头,从头到脚穿戴用品以及生活日用品等。小女儿的“衣”则可简单些。死者的子孙需共同制一篾筼,到了七月十五的黄昏,把亲朋奉送之物一起挑着,去坟前焚烧,烧香作揖,磕拜之礼必不可少。

  中元祭祖是为了寄托我们的哀思,缅怀先人的功绩,以勉励后人。作为一种风俗,流传下来的有些礼仪,自然跟封建迷信有关,但在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改革开放年代,我们要在形式上简化与遵循,更重要的是要用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去认识,以表达客家人对祖先的深深怀念.

相关推荐

  • 客家大道属于哪个社区

    客家大道属于哪个社区

    客家大道,社区,,章贡,豫章郡,赣江,机构,九江郡,大道,水南,市场,吴嘉,三国,章贡区水南镇岭头上居委会客家大道属于章贡区水南镇岭头上居委会。客家大道沿线有水南镇政府所在地、安居小区、博德山庄、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国际汽车城、家俱市场、南北市场、物流中心、钢材市场、建材市场、金丰小区和赣州汽运南站等机构、单位、市场和住宅区,是赣州章江新区繁华地段。章贡区,1999年6月撤原县级赣州市设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中偏西北部,是赣州主城区,...

  • 重阳节习俗辞青的寓意是什么?

    重阳节习俗辞青的寓意是什么?

    蚂蚁庄园,,茱萸,老人,适合,高山,青草,传统文化,秋季,活动,会越,重阳节,辞别青绿重阳节习俗辞青的寓意是辞别青绿。重阳节之所以称之为“辞青”,其实有告别青草的意思,秋季来临,到了丰收的季节,随着霜降的来临,植物的叶片开始变成金黄,而青草的绿色会越来越少,会随着每一次外出旅游,见到的青色会越来越少,所以把重阳外出旅游称之为“辞青”。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重阳节源于天象崇拜,是上古时代秋季丰收后祭祀演变而来的,是纪念...

  • 祭奠和祭祀一样吗

    祭奠和祭祀一样吗

    共生,活动,都是,线香,祭祀,祭奠和祭祀一样,两者都是旧俗,是指以线香、水或肉类等供品向神灵、圣徒或者亡魂奉献、祈祷的一种信仰活动,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理念。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也意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祭奠和祭祀的对象分为天神、地祇、人神三类,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祭奠和祭祀有严格等级,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

  • 太牢指的是什么

    太牢指的是什么

    搭配,种类,祭祀,牺牲,社稷,太牢指的是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所以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只有贵为天子者方可使用太牢之礼,诸侯、大夫及其以下人等,只能使用少牢,否则就是越礼。至于平民百姓之祭,以碗、盘盛上自家最好的瓜果配上一碗大肉,足以表示对神的诚意了。...

  • 元肖节的习俗30字

    元肖节的习俗30字

    习俗,舞龙,饶有兴趣,启迪,红火,元肖节的习俗30字:1、吃元宵。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2、猜灯谜。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社会各阶层欢迎。3、耍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4、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5、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回宵节又称为“上元...

  • 我国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指的是立冬

    我国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指的是立冬

    蚂蚁庄园,,食物,红枣,富含,进食,红薯,身体,进补,腰果,核桃,适合,通过食物进补古人认为,冬天是对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且天气寒冷需进补以度严冬。因而民间一直有“立冬补冬,补嘴空”的说法。冬天吃肉类、蛋类、谷物类以及蔬菜水果类食物补身体比较好,与冬天寒凉的季节有关。由于冬天天气比较寒凉,全身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体内热量相对较低,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能够帮助补充能量和热量,达到补身体的效果。具体食物以肉类、蛋类等为主,例如猪瘦肉、羊肉、...

  • 隆重、礼法是谁提出的

    隆重、礼法是谁提出的

    隆重礼法提出者,,规范,作用,荀子,出发,脉络,继承,等级,成分,人为,性情,荀子礼法是传统中国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等级观念和纲常名教是其两大支柱,全部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行为都被纳入礼法规范。礼法的设计、宣传者是社会精英,礼法施行的客体是全体社会成员,礼法的推行者则是政府的行政和司法官员。“隆礼”“重法”“隆礼”“重法”,是荀子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而提出的新思想,这是基于人性恶的理论。他认为,人生来就有欲,“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

  • 冬至过节的习俗源于哪个朝代

    冬至过节的习俗源于哪个朝代

    蚂蚁庄园,,馄饨,耳朵,赤豆,饺子,驱寒,民间,冬至,关东,药材,长沙,汉代冬至节起源于汉代。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传说之一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

  • 冬至过节的习俗源于哪个朝代

    冬至过节的习俗源于哪个朝代

    蚂蚁庄园,,馄饨,耳朵,赤豆,饺子,驱寒,民间,冬至,关东,药材,长沙,汉代冬至节起源于汉代。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传说之一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

  • 过年时有贴门神的习俗,最早的门神不是画出来的,而是?

    过年时有贴门神的习俗,最早的门神不是画出来的,而是?

    蚂蚁庄园,,民间,门神,守卫,用桃,视线,东边,李时珍,老人,本草纲目,历城,桃木雕刻的门神,即司门守卫之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 作为民间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中国民间深受人们欢迎的守护神过年时有贴门神的习俗,最早的门神不是画出来的,而是桃木雕刻的。桃木门神,门神用桃木雕刻,当然是源于桃木可以驱邪避灾,按民间习俗,新春时节,传统的辟邪方式是用桃木傍门户。两...

  • 白露节气传统习俗

    白露节气传统习俗

    白露,节气,,龙眼,番薯,民间,天吃,李时珍,功效,身体,滋补,英雄,本草纲目,收清露、祭禹王、吃龙眼、喝白露茶、吃番薯收清露民间自古便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曾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祭禹王禹王是传说中治水的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之神”,每年白露都会举行祭禹王的习俗。吃龙眼福建福州地区有白露吃龙眼的习俗,人们认为在这一天吃龙眼有滋补身体的功效。喝白露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

  • 大祭祀的值年是啥意思

    大祭祀的值年是啥意思

    大祭祀的值年是啥意思,,问:大祭祀的值年是啥意思
    来自江西省樟树市的网友刁玉琅的解答:
    大祭祀的值年指当值的那一年承应差事或担任某项工作,出自鲁迅《呐喊·故乡》:“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在有些地方是指过年的时候,女婿带上礼物去看望老丈人。《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作品通过写实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以传神的笔触和“画眼睛”、“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