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点是几点
凌晨1点
25点是凌晨1点,这是在日本的一种说法,因为日本电视台的节目会安排到早晨4点左右,然后才停止放送,所以,会把0点-4点的时间算到前一天去,视为24:00-28:00。
在24小时之中的时间书写的格式为“小时:分钟”(例如,01:23),或者为“小时:分钟:秒”(01:23:45)。不足10的数字前面要补充一个零。这个零在小时部分并不是必须的,但却非常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在有很多具体规定的计算机应用中(例如,ISO 8601)。在精确度高于秒的环境下,秒后可使用十进制来表示,小数点后面的部分跟在小数点或者点符号的后面,例如01:23:45.678。
24小时的来历
古埃及人是一天24小时划分的首创者,古埃及人制定了一年有12个月,取其倍数规定一天有24个小时。起初,祭司们把一天的时间划分为4块,规定白天10小时,夜晚12小时,黎明1小时,黄昏1小时,加起来是24 小时。后来为简便起见,他们决定白天和夜晚各有12小时。虽然每小时长短随季节有所变化,但这种变化每年是一样的。
在应用公历中,由于发现世界时在各地的不统一性,于是,在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提出了“区时”的概念,这个建议在188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认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统一世界计量时刻的“区时系统”。
其实在数码表被发明之前没有24个小时制,因为每一块圆形的物理表盘都是被分成平均的12份,然后被刻上1至12共十二个数字,一天的时间,时针要从1到12走两遍。
而数码表被发明之后,就改变了这种情况,理论上说,如果你愿意,数码表可以将小时数无限延长,12小时、24小时,甚至240小时都可以,只是显示方式发生了改变,但是由于一天是一昼夜,所以24小时制被发明了出来,即用1至24表示。
但是在数码表上,12小时制并没有小时,而是被人们用AM、PM表示上午和下午,就像当初的物理表盘一样,增加上午或者下午。
如果说物理表盘时代的12小时制是无可奈何,因为并不可能在表盘上出现大于12的数字,那么数码表的12小时制可以说是那些守旧者最后的挣扎。
相比起12小时制,24小时制有着独特优势。
首先一天被分为24份,是理所当然的。一天的时间是一昼夜,而昼为12小时,夜也为12小时,所以24小时是正常的时间制,1至24能够不间断而且不重复地表达一昼夜的每一个时刻。
其次24小时制相对于12小时制有自带消除歧义的属性。用物理表盘来表达一天的时间是时针转两圈,两圈的过程中,一昼夜必定经过任何相同的地方两次,这在表达上就有很大的歧义,而24小时则不会。
最后24小时制降低了我们沟通时间的成本。如果一个人对你说8点和你约个会,如果你们没有事先约定,那么你就会考虑两种情况,是上午8点还是下午8点,但如果有约定是24小时制,那么就一定会认为是上午8点,不然就会约定20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