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机场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面积共计141万平方米。该机场是中国国际航空的基地机场、世界超大型机场,拥有三座航站楼,有两条4E级跑道和一条4F级跑道。北京首都国际机场(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PEK,ICAO:ZBAA)是中国三大门户复合枢纽之一、环渤海地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群成员,属于4F级民用机场,建成于1958年,位于北京市东北郊。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分别经过三次扩建建造而成。一期扩建:1958年3月2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投入使用,但仅有一座机场南楼。1965年,机场进行了第一次扩建,将原2500米的跑道延长至3200米、增建了6个停机位,并增添了无线电通信导航等设施,局部改建了候机楼、新建了贵宾候机楼。二期扩建:1995年10月,机场开始建设T2航站楼,并列入国家重点工程。1999年11月1日,二期工程T2航站楼投入使用。T2航站楼比T1航站楼面积更大,可以同时处理20架飞机的停靠。三期扩建:T3航站楼主楼由荷兰机场顾问公司(NACO)、英国诺曼·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2004年3月26日完成航站楼T3主楼工程及监理合同的签定,机场开始三期扩建工程。2007年12月,扩建工程完工。
经过几次扩建后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不断飞涨。2018年3月,全球最繁忙机场排行TOP50发布,北京首都机场2017年的旅客吞吐量9579万人次,比2016年增长1.5%,位居TOP50排行榜第2位。2018年4月9日,国际机场理事会(ACI)发布了2017年全球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中国北京国际机场约9579万人次排名第2位。2018年9月,2017年全球最繁忙机场排名出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以旅客吞吐量达9600万人次排名第2位。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价值远不止客运量,更加体现于对北京地区的促发展。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保障北京地区经济发展和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首都机场提供的快捷、高效、安全的航空客货运辆,对于保障北京市经济和社会运行,推动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加强京津冀区域互连互通至关重要;机场是保障北京地区经济发展和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先导性产业之一。机场作为航空交通运输设施,机场建设和发展是保障北京市经济和社会运行的前提,也是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纽带;首都机场是北京地区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核心之一。基于机场所处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以及机场对经济的深远影响,机场的建设和发展是机场临空区以及北京市产业升级、布局优化的引擎,也是实现京津冀综合交通、物流一体化合作的主推力,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