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剑篇里讲的是什么道理
治国安邦
《庄子·说剑篇》是“庄子后学”借剑喻理,阐述作者的治世之道,文中所提出的关于三种剑的言论,目的是为了说明治国安邦的道理。《说剑》以义名篇,内容就是写庄子说剑。赵文王喜欢剑,整天与剑士为伍而不料理朝政,庄子前往游说。庄子说剑有三种,即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和庶民之剑,委婉地指出赵文王的所为实际上是庶民之剑,而希望他能成为天子之剑。
比剑的时候庄子说“我有三把剑,大王认为要用哪一把?”大王觉得奇怪,问都有哪些剑呢?庄子说:“第一把为天子之剑,第二把为诸侯之剑,第三把是平民之剑”。赵文王是诸侯嘛,当然想知道什么叫天子之剑,庄子说“整个山川形势就像一把剑一样,你把它做好的话,天下无敌!那诸侯之剑呢也差不多,根据你国家的地理条件,你把它整理好的话也像一把剑,也是没有人打得过,那个平民之剑呢,就是这些武士跟斗鸡一样,杀了半天,死了很多人,对国家毫无帮助。“
赵王一听就很惭愧,从此三个月不出宫门,那些剑客在外面等了半天赵文王不出来,纷纷自杀。
你看这个故事,就觉得有些人一辈子生下来就是找秘籍。找到最后呢,变成了武功,以为自己不错,哪天忽然发现没有武林大会,没有比武决斗,他活不下去了,集体自杀,所以很多人一辈子的目标,放在一个明显可见的外在的位置,到最后,恐怕发现那是虚幻的,导致最后活不下去。
“后发先至”是武技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因为它提出了一个命题,就是“出手”与“命中”是否具有必然性,如果是必然的,出手就一定会命中;如果不是必然的,出手后是否命中,要看具体情况。
这个命题突出了意识的能动性、思想的主体性,证明智慧可以战胜本能,从而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先天差距。
这种先后关系的思辨,也引发了“动与静”“快与慢”“刚与柔”等一系列辩证关系的思考,从而为“以静制动”“以慢制快”“以柔克刚”的技术形态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这里用了四个“无”,表示在前、上、下、旁四个方向上,剑锋所指,如入无人之境。
这与“后发先至”的武技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武技从“有”的思辨推向“无”的境界。
对此,借助太极拳的理法加以阐释。掤、捋、挤、按是太极拳的基本技法,掤上、捋旁、挤前、按下,正表达了这四个方向。在技术内涵上,《太极拳论》中说:“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可见,“无”是另一层面的技术,是“有”的技术的升华。但是,“无”在剑术中怎么表达,庄子没有说明,幸运的是剑术家越女与鲁石公进行了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