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学思想
社会主义(socialism)是一种社会学思想,诞生于16世纪初,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的概念在西欧广为流传,发展出不同分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提出了他们的理论体系,亦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进入中国
19世纪70年代,随着西学东渐,“社会主义”一词才开始在日本、中国书刊中出现。日本学者加藤弘之于1870年在《真政大意》中用日文片假名音译西方“社会主义”一词,西周于1871年在《百学连环》中意译为“会社之说”,福地源一郎于1878年在《东京每日新闻》上第一次用汉字意译为“社会主义”。
随后,《万国公报》于1899年意译为“安民新学”、“养民学”。康有为、梁启超从1901年至1902年意译为“人群之说”、“人群主义”。
从1902年9月25日出版的《新民丛报》第18期开始,梁启超把当时日本人通用的“社会主义”一词移植过来。从此,“社会主义”一词在中国书刊中逐步得到使用。梁启超是最先把社会主义学说介绍到中国来的人。随后,李大钊又将科学的社会主义向国内传播。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律
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规律,主要表现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第一宗旨,全心全意带领人民走上致富之路,全心全意为人民造福,走上慷慨大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看,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